标题算开一半玩笑,你们往后看就知道。
中午公布了“新十条”,内容反正之前猜也都差不多,大盘凸凸凸一阵猛拉,然后一通猛砸。剧本很A股,简单来说就是提前埋伏的资金获利退场了。
过去一个多月各大指数普遍反弹了15%以上,个股翻倍的都很多,短期回调实属正常,别太在意就好。有些看好的股前面涨得太快,跌下来可能反而是机会。
我主要资金都在A股(含港股通),少部分在港股账户。最近这一波反弹后,港股账户回本了,A股账户还大约套10%左右。
恒指今年跌18%,沪深300跌20%,两者跌幅差不多。我的两个账户表现差异主要在于港股账户里钱比较少,我折腾的也比较少,个别股比方说小破站即便一度套70%也佛系了,现在只套20%多了。
而A股账户里钱比较多,跌的时候难免情绪会焦虑,就会折腾下。你还别说大部分的减仓都是对的,减完以后往往还会再跌,但问题就是后面也没敢捡回来,直接错过底部凶猛反弹那波。
里外里算下来,结果最后还是亏的。
这件事我也思考了好久,得到了两个不太一样的结论。
1、光从市值角度来看,尽量持仓不动可能才是最优解。天上落刀子的时候在场,才能保证同样吃到最肥美的那波反弹红利。
2、但从情绪管理的角度来看,减仓才是最优解。因为天上落刀子的时候如果完全不去躲,情绪可能会崩,以后可能就会完全丧失炒股的勇气。我认识不少人就是这样,熊市不断逆势补仓最后情绪崩了,发誓永远离开赌场。更惨的是不断加杠杆补仓,最后连渣都没剩下多少。
无论是发誓离开赌场,还是不断加杠杆补仓补成渣,本质来看都是情绪崩了这枚硬币的两面。所以为了让自己能够尽量保持理性,需要在收益率上做一定的妥协。
杠杆的形式除了钱以外,还有时间、情绪、健康等很多种。
比方说正常工作一天8小时,但你也可以选择工作16个小时,这就属于加了时间和健康杠杆。如果你身体特别好就能扛住赚别人几倍的钱,如果身体不好那就直接挂了。
大熊市满仓死扛则属于加了情绪杠杆。有些人特别坚强能扛住就能收获更多,但大部分人情绪扛不住就会直接崩。
所以世界上没有完全正确的投资方法,只有适合自己的投资方法。
我见得可能多些,但在情绪方面就是个普通人,所以再来一次的话可能仍然会选择减仓。只要管理好情绪,熊市里亏的这些钱我都很有信心在正常行情中给赚回来。
对我来说,在熊市里能保证一个平稳正常的生活状态,比少亏一些钱更重要。
这波涨完以后我也不知道会调整多久,但大方向明确就是熊市已经结束,至少也是到了尾声。后续市场会慢慢回到我们熟悉的样子,外资也会重新入场,市场风格又切换回去一些。
外资历来偏好消费股,逻辑是消费升级和市场集中度增加,白酒、啤酒、牛奶、酱油等等食品饮料基本都是长牛股,原因也在于此。今年整个版块受疫情影响较大,所以估值基本都腰斩。
但明年随着美联储加息结束和疫情影响减弱,经济复苏概率极高,有可能出现报复性消费。其实也不见得明年,这几天听说重庆和广州的火锅店都已经爆满了。看经济总会复苏、人均收入总会上涨、消费总会升级,11月初推荐过定投食品饮料ETF(515170),回头看已经赚到真钱了。现在依旧是个不错的时间节点,谨慎的等回调也行。这基金也有场外的,联接C代码(013126)。
......
1、碧桂园短期内第二次配股,直接把地产给拉崩了。碧桂园一定是非常缺钱的,其他大部分开发商也一样,配股才是活下去的一个基本前提。我相信未来大部分上司地产公司都会增发或者配股,这事其实利好地产链的,因为开发商手里有钱了才不会有坏账么。不过市场不管那么多,就整个地产链一起砸了。
2、新十条发布后,春节前夕机票搜索数量暴涨至三年来最高。这还是很多人还处于对病毒的恐慌中,等到再过三五个月事儿过去以后,大概率会有一波报复性消费。我这就有一个计划,明年春天以后要把这几年耽误的地方全走一遍。
3、港股康方生物盘中大涨40%,原因是有人出资50亿美元购买其一个药物专利,首期款5亿美元。当然了,如果这个药后面不行的话,后面那45亿是拿不到的,但这至少说明有人真金白银在押注中国的生物制药公司。
其他就是美股昨晚又大跌,纳指两天加一块儿跌了4%。不能和之前的熔断比,但在正常情况下算是很多了。
之前A股和港股靠着新十条等利好预期涨了一个多月,完全没跟美股。但今天政策落地后,美股可能会重新成为一个锚,这也就是今天港股大跌的原因。
但不必太在意,因为A股依然比较低估,港股依然特别低估,估值总会修复。只要不是过去一年多那样的史诗级巨熊,都无甚好担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