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想聊聊通缩。
最近几天这个词的热度在以火箭速度蹿升,在4月10日之前通缩在百度指数里的热度一直徘徊在600-1000区间波动,而最新已经来到了15000,上升了接近20倍,说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国经济面临的通缩危险。
多年来中国一直处在通胀周期里,大家也习惯了物价逐年上涨,货币购买力逐年贬值,觉得那是理所当然的。现在突然听闻中国经济有通缩的风险,第一反应是懵逼,啥?物价不涨了,那不是好事吗?
其实不是的,物价涨太快伤害消费者的利益,但物价若停滞不涨则会打击生产者的利益,这中间需要取一个平衡,大概在2-4%区间是最好的,现在跌至0.7%已经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如果放任发展,会进一步重锤企业生产,同时引爆债务危机,等传递到普通人这里就是失业率上升,收入下降。
……
可能有很多人会感到困惑,国家不是每个月都在高强度放水吗,m2动辄11%-12%增速,现在却在说通缩要来了,是不是在开玩笑?
这事有点复杂,我给你们说说我个人的解毒。
政府放水并没有直接给社会投放货币,而是主要以贷款的形式投放给企业,所以普通老百姓在过去半年的放水中基本没有分到太多钱。
而那些拿到贷款的企业,有的可能是借新还旧,有的可能是行业内部流转,有的是基建房地产需要一些周期反应,总之也没有有效的作用到市场。
根据费雪公式MV=PQ,货币 X 流动速度 = 商品总量 X 价格
我觉得这里面出问题的是流动速度,即m2贷款投放下去成了死钱,并没有盘活经济。
与cpi下滑形成对比的是居民存款增长迅猛,但这不一定代表老百姓都很有钱,里面大部分的存款是中高收入人群存进来的钱,原本这些钱是要投资买房,买理财的,现在因为形势不好也全部收缩至存款观望,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通缩。
所以总结一下,就是政府巨额贷款投放的效率不好,大部分都内循环沉淀了,数字好看但没有激活内需。富人们由于缺乏信心开始收缩投资和消费,纷纷选择持币观望。普通人则感受到了就业收紧、收入下滑的压力,纷纷存钱自保。
于是就是大家看到的样子。
……
+0.7%的cpi还不算很严重,只能说呈现出来的下滑趋势要警惕。
我们中国上一次的通缩是在2009年,cpi指数-0.7%,注意,是下滑0.7%。当时的政府直接重拳出击,打出了“四万亿”这张牌,放水比较豪放,直接把钱投向社会,所以立竿见影走出了通缩。
但随后就引发了2011年的通胀,cpi指数冲高至5.6%。可能现在的网友们回头看觉得也没啥大不了的,但经历过彼时通胀的人还隐约记得各种疯狂。一句话,除非你当年买房了,否则肯定不想再来一次。
很多人潜意识里觉得通缩没什么大不了的,认为只要政府下决心印钱就可以解决,但印多少钱,什么时候停,是一门很大的学问,稍有差池就容易搞得无法收拾。
前几年美联储就是很好的例子,疫情爆发的那几年为了激活经济疯狂印钱,之后爆发了可怕的通胀,又开始疯狂加息,大起大落玩的惊心动魄。人家美元是国际货币,有全世界帮着一起分担波动,我们人民币没有这样的条件,操作难度更大。
……
关于后续,政府肯定会加大刺激消费的力度,手段会更加积极和直接,如有必要,会一定程度惩罚银行里的存款。比如现在的存款利率、理财收益一跌再跌,已经没法看了,如果这还不能逼出存里面的钱,我觉得地方政府按人头发消费券就在不远的将来。
最后说一下a股,很多读者都留言提到过,只要大盘涨上去就愿意消费。我开玩笑说这是反向画饼,但其实心里也认同这是一个解题的方向。房地产的信心一时半会难以恢复,银行里的资金又形同坐牢,这个时候只要a股能走一波小行情,形成一定的赚钱效应,很可能会以小搏大干出大的动静来。
气氛已经到位,就看有没有人点第一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