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能是一篇很散的文。写哪算哪了)
1 一个问题上,毛泽东与鲁迅观点不同。 事关《聊斋志异》。 鲁迅将它归入“怪异小说”。 毛泽东认为,它其实是一部“社会小说”。
2 老同学萧三,对毛泽东的论述记得很清。 1947 年1 月 13 日《人民日报》第 3 版,刊发萧三署名文章《毛泽东同志的儿童时代》。 文中提到—— “他后来的评论,《水浒传》是中国第一部好的长篇小说,《聊斋志异》是第一部好的短篇小说集,作者蒲松龄反对贪官污吏,主张自由恋爱,虽然赞美妾婢制及小脚等等,那是为时代所限,他不敢公开反对旧制度,故借狐鬼说教,但究竟是一部社会小说。 “鲁迅将这部书列入怪异小说一类,当时是他在未接受马克思主义时的看法……是错了”。
3 借《聊斋志异》讲道理,毛泽东是个高手。 对《席方平》《小谢》《马介甫》等故事,他很喜欢,有精彩点评。 1958 年指挥炮击金门时,他曾提到“狂生夜读”的故事。 1937 年8 月,他撰写《矛盾论》。为了让论证直观清晰,引起读者兴趣,他也谈到聊斋—— “神话中的许多变化,例如《山海经》中所说的‘夸父追日’,《淮南子》中所说的‘羿射九日’,《西游记》中所说的孙悟空七十二变和《聊斋志异》中的许多鬼狐变人的故事等等,这种神话中所说的矛盾的互相变化,乃是无数复杂的现实矛盾的互相变化对于人们所引起的一种幼稚的、想象的、主观幻想的变化,并不是具体的矛盾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的变化。”
4 邓小平也很喜欢《聊斋志异》。 他老家的《广安日报》,曾转载《党史文苑》一文。 文中提到,据卓琳介绍,邓小平非常喜欢《聊斋志异》,他不仅在北京时经常看《聊斋志异》,外出时还带《聊斋志异》;他还让工作人员把《聊斋志异》拆成活页,外出时带几篇,闲暇时看。
5 “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 不得志的蒲松龄,生前身后知音无数。 原因无他——因为作品,《聊斋志异》。 同乡王士禛点评,“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 纪晓岚自谦,“留仙之才,余诚莫逮其万一。” 郭沫若称赞,“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6 《诗经》来自民间,《聊斋志异》也是。 前者采集乡野诗歌,后者采集民间故事,它们都是生活的影子,都描写社会。 诗歌、故事,可以转化。 刀郎新专辑《山歌寥哉》里,歌名很“聊斋”。 如《罗刹海市》《花妖》《镜听》《路南柯》《颠倒歌》《画壁》《珠儿》《翩翩》《画皮》等。
7 最火的,当属《罗刹海市》。 各种解读。不赘述。 宋朝一个和尚说,“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江河有多少,月亮就有多少。 尽管,月只是那个月。 同样一首歌,不同人看不到不同。 样样不同,又都是生活的侧影。 接纳不同,接受真,而非简单对抗,是一种更高级的状态。
8 从《冲动的惩罚》到《罗刹海市》,刀郎在探索。 探索艺术创作上的新的可能性。 而我看到的是,青春不再。 大学校园里,我用随身听,几乎听完了,当时能录到的所有刀郎的歌。那个随身听,本来是计划练英语听力的。 今年,再一次认真关注刀郎。而今,他已知天命。 他走在中年通往老年的路上。 此时,他大概更懂这个世界。 也许,他更不在乎旁人—— 是否懂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