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说今天周一,应该分享一下上周末北京楼市的情况的,其实可说的东西很多,而且还有点劲爆,但我思来想去还是觉得应该再等等,等政策出来之后再说。
很多人盼着政策赶紧出来,我一天被人问200遍政策到底什么时候出来?我觉得,不要着急,这就像俩人谈恋爱,最美好的时刻其实是确定关系之前暧昧的时候,我们不妨让子弹再飞一会。政策一定会出,而且应该不会很久。
今天我决定再梳理一下我之前的购房经历,去年我写过一次,今年进行了一些更新和补充。希望在现在这个行情节骨眼上,大家可以从我的经历吸取一些经验教训,可以为这一次的购房操作提供一些帮助。提前说明,文章有点长,也有点费脑子。
-------------
我是2007年开始买房的,当时研二,第一次看房完全是机缘巧合,我最好的大学同学那时候想买房,就带着我第一次走进了售楼处。售楼处的氛围瞬间吸引了我,我觉得那里很适合我,我对买房的兴趣居然比我同学还要高。
2007年买了两套,4月上地佳园,10月橡树湾。上地佳园100P、1.3w/p入手,橡树湾二期170P、1.6w/p入手。别看就差半年,这半年可是北京房价疯涨的半年,所以收益率差距明显。上地佳园已于去年4月以13.3w/p卖掉,房款用于购入北沙滩新房。橡树湾目前大概13-14w/p左右。这两套房均为啃老,当时我跟我老婆都还是在校学生,我家一套,我老婆家一套,事实证明好的婚姻确实有利于家族财富迅速增加,至少在我身上是一个正面的例子,目前单身的同学看到这里,希望你好好琢磨一下。
2008年没有买房,当时金融危机来袭,房价开始下跌,橡树湾直接跌到了1.3w/p,跌幅达20%,然后年底“买房就是爱国”的提法横空出世,然后就是暴风骤雨般的2009年。
但很遗憾,2009年我还是没有买房。可笑的是我2009几乎一整年都在看空,这是我日后经常反思的一段经历。我当时看着每天都在上涨的房价,一边后悔为什么2008年没再买一套,一边一厢情愿的笃定房价一定会跌,其实就是自己跟自己较劲,这是很大的错误,从那之后我学会了遇事不要先入为主的着急下结论,要先认真思考,有时候否定自己是取得进步的唯一方法。
2009年年底的时候,无情的现实让我不得不接受,因为房价在一年时间内轻松翻倍,然后我就从极度看空变为极度看涨,再后来我发现很多成年人都有这种类似的心理过程,容易走极端,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
然后在2010年的1月2号,我在慌忙之中买入了回龙观地铁站对面100米的首开智慧社,87平米南北两居、1.65w/p,有必要提一嘴,这套房是我跟我老婆两人在上学的时候倒腾儿童服装+我的研究生实习工资攒出来的,是自己奋斗出来的,总价140w,2成首付28w拿下,现在大概540w,租金7500/月。买完之后,北京的房价还在继续狂涨。杀疯了的我,鼓动家里把老家的投资房全部卖掉,赶紧再买一套,当年3月买入牡丹园华盛家园130P三居,总价385w。事实证明,这套房买的不太明智,属于冲动型购房,因为当初北京已经出现了连续16个月的疯狂上涨,显然已经接近顶部,这时候买房风险极大,不过买入时候房价还是保持了惯性上涨,只是力度不大了,不过及早把老家的房子卖掉现在看是很正确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当连续出现大幅上涨的时候,你就一定要保持冷静,这时候应该套现而不是加仓,过去2年深圳和上海高位没有套现的人都是犯了这个错误。
2011年1月26号限购政策出台,成交迅速跌入冰点,年底楼市开始进入快速下跌通道,就跟过去的两个月很相似,这一年没有买房。
我觉得2007-2011这4年,是我购房的第一个阶段,就是感性、冲动,缺乏规划,对市场的判断缺乏深入的思考,误打误撞,很鲁莽。
2012年春,欧猪四国危机爆发,国内经济下行,当时的贷款政策比现在还严,有过2次贷款记录之后不能再贷款了。而我毕业后已经租了4年的房子了,出于自住的需求(之前都算是投资)需要在东三环国贸附近买房,于是打算卖掉牡丹园华盛家园的房子买入双井的首城国际,牡丹园的房子卖了413w,算上贷款利息、税费和中介费,还略微亏了点,买入首城国际90P小三居,总价325w。2012年因为zf为了刺激经济投入了大量货币,楼市在12-13年上涨了不少。然后2013年春天政府开始调控房价,出台了认房认贷政策。
2013年和2014年没有买房,因为我跟我老婆的夫妻网店做的红火起来,“事业”开始爬坡,13年家庭收入冲破100w。事实证明,必须两条腿走路,资产量和现金流都得做好,不然房子再多,没有现金流,也还是苦逼日子。虽然两年没有买房,但是我依旧很喜欢研究房子,水平在不知不觉间进步,而且还发生了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13年9月我开博了,开启了自媒体之路,虽然当时根本没想到能靠这玩意儿赚钱。
2015年,随着全国性的救市,北京废除了2013年出台的认房认贷政策,改为认贷不认房,加上2年多时间攒了一些钱,我萌生了换房的念头。于是在年中的时候,把首城国际的90P小三居卖了490w换成了同小区160P的大三居,房子连带车位+储物间,总共960w,现在算上车位储物间应该值1700w左右。换房签合同那天,我感觉自己走上了人生巅峰,此生无悔,虽然后来再看当时的状态属于坐井观天,但当时的感觉确实不错。15年的夫妻店收入还在继续上涨,那时候我发现苏州、杭州都很有投资价值,而且门槛不高。于是15年底45w首付拿下杭州滨江一套总价150w的80多P(赠送40P)的新房三居,又在16年初首付150w拿下苏州园区一套总价350w,120P的新房三居。滨江的房子2019年上半年房本都没下我就以450w的价格卖掉了,涨幅非常夸张,后来杭州继续涨了2年,然后就进入到痛苦的下跌周期,目前的价格已经跟我当时的卖出价一样了,19年卖杭州的时候在微博上还引起了群嘲,幸好时间给出了答案。苏州园区的房子目前市值700w左右,涨幅没有杭州好,但是超过北京同期涨幅,我打算年底租期到了之后卖掉,现在我不看好所有二线城市的楼市走势。
2016年除了苏州园区那套房子,就没再买房了,倒是我的买房沙龙红火起来,每周末2天连开两场,我每天给别人买房建议,我自己却没时间看房了。
2017年年初,虽然我知道楼市已经很高点了(有了2009-2010的教训),但我发现海淀的房价严重跑输西城和朝阳,涨幅非常不给力,当时普遍对海淀的看法是抗涨抗跌,我发现华清嘉园的价格跟2016年的夏天差不多。那个时候我打算要孩子,我老婆又不太喜欢上地,加上我有五道口情节(当年实习就在五道口),于是在17年情人节晚上果断出手华清嘉园90P两居,难能可贵的是这是一个双卫的两居,不临街,虽然塔楼但没有缩进去的卧室,有一定的稀缺性,当时950w总价,目前市值应该在1300w左右,海淀现在算是彻底扳回来了。
然后就是317调控,楼市到了谷底,我终于送了一口气,不用每天被各种问题环绕,有时间出来看房了。我发现西城的楼市在317之后居然瞬间暴跌,2个月跌去20%,比朝阳的反应还快,这让我觉得莫名其妙。于是我在6月30号,买入月坛北街40P的全南电梯一居室,469w,精装修。这套房后来历经上涨、下跌、再次上涨、下跌,现在应该在650w左右,租金7500。
然后到了10月份,我发现东城也跌的差不多了,实在没忍住,又在安德路47号院买了一套70P的三居,黄金3楼,只要620w,当时真的是遍地捡黄金,市场已经彻底萎靡,当然这房子学区一般,但是北二环地段不错,租金轻松达到8500+,现在这房子应该在800w左右。这两套房子事后证明涨幅都还OK,这说明敢于在别人不敢买的时候抄底还是很明智的。
2017年对我来说,是非常疯狂的一年,居然海淀、西城、东城各入一套。我的购房水平,我觉得在2017年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相比之前成熟和果断了很多,在选择投资的标的方面,已经游刃有余了。我觉得这跟我在16-17年接受了大量咨询有直接的关系,我在解答别人问题的时候,其实自己也在慢慢的进步,这种双赢的感觉十分美妙。悲催的是,2017年中开始,网店的生意就迅速走下坡路了,好的是,我的自媒体做起来了。
由于17年的杠杆加的实在不小,2018年我选择休养生息,还还贷款。
到了19年的时候,为了进一步降低杠杆,我上面说了,卖掉了杭州的房子,3年3倍,我已知足,我从19年其实就不太看好杭州房价了,当然这是后话了。然后19年年底的时候,买了一套意料之外的房子,那就是西六环的万科云庐精装修下叠,330P,总价800w左右。其实从升值的角度,这个房子不该买,但我妈特别喜欢,本着尽孝心的考虑,就给她买了,毕竟我当年啃老了,就当是回报吧。
2020年,从年中海淀就开始了一轮上涨,到年底的时候我发觉朝阳也要启动了,而当时我因为有了小孩,老人来照顾,首城的大三居也显得不够住了。于是我果断决定在同小区再买一套小两居分开住,于是在12月中签了小区里一套80P的精装两居,690w,现在应该在800w左右。口罩期间小区被封控,无法出小区,这时候跟老人住同一个小区的优势就发挥出来了,生活基本没受什么影响。对了,当年8月份还在丰台科技园边上的中海御鑫阁买了一套30P的开间,总价200w,买这个房子主要追求租售比,一个月可以租到4000,但价格几乎没涨,这是一次比较失败的买入,幸好价格不高,给我的教训是,千万不要因为便宜去买一个房子,不行的地方,过去不行,以后也很难雄起。
2021年4月,我发现东城也有启动上涨的迹象,又一次没忍住,买了一套史家小学旁边仓南胡同12号院的一套42P南向精装一居室,总价520w,现在市场价应该在600w左右,出租7300/月。这个房子当时买的时候,学区房还很火,但东城因为连续几年的调剂明显当时不如海淀西城,所以我当时算是低点买入,这套房子2017年最高点高达700w,但我没想到接下来出现人口黑天鹅事件暴跌成这样,所以也不算试一次成功的购买经历。
2022年伴随着老二的出生,以及老大25年要去五道口上小学,我迫切需要解决到时候的居住问题,刚好北沙滩出了新房,我量了一下觉得距离完全可以接受,于是果断用了2周的时间把上地卖出,换成中建壹品学府公馆220P五居,10w/P,到时候全家四口带着住家阿姨一起完全住的开,老人住华清嘉园帮我们接送,完美。这房子现在都有德胜家长出到15w/p想收房就搬进来了,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购买经历,而且从此北京进入到了大户型为王的时代,不知道跟我是不是有关系。
买完北沙滩,我本来打算要休息一下的,但今年初去北京悦府踩盘的时候,意外发现居然还有不错的房源,我本来以为好房源都卖光了呢,原来是去年底疫情看不了房闹的。我当时迅速盘了一下今年的新房供应情况,发现没有比悦府更让我心动的,果然买入其中的洋房产品,139P,1560w。我个人觉得这次买的很果断,现在确实没啥太打动我的新房项目。
我觉得现在我买房相比2017年又有了一点进步,心态更加平和,而且开始更多的研究年轻人的购房偏好,更多的研究未来改善型家庭的购房偏好,提前布局,而对于学区房这种即将过时的东西要着手处理掉,所以未来我继续卖学区房,一点也不要意外。
以上就是我这么多年不断折腾房子的过程,具体的小区名字和价格毫无保留,我觉得这是一个房V应该做的,希望你们不会觉得枯燥,能坚持看到这里。其实就是单纯的一个记录,也是给近两年关注我的朋友一个梳理性的总结,没有任何炫耀的意思,北京有钱的人实在太多了,我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只是喜欢买房而已。
最后,感谢这个时代,感谢老婆,感谢家人,感谢命运,感谢大家。
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次XX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