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本来想写成“吃屎三年”的,但想了想那个太像骂人,而今天主题虽然也有开喷的成分在内,但主要还是在讲道理。用“食”这个字,学术味重一点,不至于那么刺激诸位的感官。
先讲100个字的行情。
昨晚开会,鼓励证券、基金、信托等行业降低服务费用。用的是“鼓励”而不是“要求”,说明并非强制。但国情大家都懂的,既然鼓励了就要意思意思,所以肯定算是个利空,券商遂带头尿崩,大盘也一头栽倒。
我国券商佣金放在全球也算是低的,降的可能是投行业务费用,比方说IPO辅导上市之类,降一些也算是服务实体经济。短期内会有一些影响,长期看还好。对了,今天还有不少基金公司调低了管理和认购费率,对基金业务好的券商的确是利空。
A股除了牛市炒作一波以为,通常对券商没啥好感,认为光融资不分红周期性又强。放在A股看的确如此,但放在港股就未必了。
上图是我前段时间做的一个表格,数据是差不多半个月前的。现在股价肯定要更低一点,但大差不差诸位凑合着看。不难发现,港股中很多内地券商分红都达到了8%以上,估值则低于5PE。
以上数据基于半年报,今年上半年还正好赶上了大熊市,如果市场好的话估值还能看起来更漂亮一些。反正历年分红看,我认为还是比较慷慨的。所以券商到底好不好,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后面是今日份鸡汤。
昨天写了我持有一个地产股三年4倍,其实跟着看夜报的同学们基本都能猜出来是哪个。光看这个数据还挺好的,但我拿着这个票的真实感受就是一直在食屎,三年。
港股通标,上图是这个股从2019年到现在的走势图,我大约是在2019年一季度买的,除权价4港币多,然后年中的时候迅速跌到了3.5港币左右。
2020年国庆的时候达到了一个高点大约15左右,然后一锤子被砸到腰斩。去年底又慢慢爬到15左右,今年3月中又一锤子砸到8左右。由于今年三月这次见底很快,几天就拉上去了,上图是周K线所以没显示。
2020年的时候曾经有个哥们买过这票,前后几个月时间就经历了翻倍再腰斩的过程。由于在高位还补了点仓位,所以腰斩的时候还亏了不少。他直接和我说这他喵的就是食屎,斩鸡头发誓说再也不碰这票。
我完全同意他的话,因为他就吃了几个月,我吃了三年多,前后经历了四五次超级大回调。虽然成本够低,也好几次从盈利百分之几百变成几十。
至于回调的理由。
有时候是因为公司换了董事长、有时候是因为市场嫌弃公司财技太差、有时候是因为二股东清仓式减持、最多的时候是因为地产这个行业被市场看死了。
没有一条是和公司经营有太大关系的。最惨的时候有人发明了一个词叫做月度市盈率,也就是公司的市值相当于一个月赚钱的几倍。今年3月腰斩的时候,月度市盈率大约来到5PE左右。
每次回调的时候我就有那种严重的食屎感,明明业绩很好的票为啥还有人不惜成本砸盘呢?
哈哈,突然想起上面这张世界名画。看第二张,是不是和我上面那个K线图深思?
你们可能会问这是不是幸存者偏差?
我觉得不是。因为我的习惯就是买很多个股票,也经常会调整,三年前到现在绝大部分仓位我都换掉了,连平安、招行、万科这种中间都被我杀得差不多了。
但只有这个票,三年中多来我一股未动,一直是我的最重仓,还略微加了点。
当然我的意思不是说任何股票都要拿三年,而是说当一家公司经营良好但股价又长期被极其低估的时候,除了忍受食屎感以外我也没啥更好选择。
讲真,价值投资讲究买在低估。但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低估,每天忍受低估带来的恶心属于价投的日常作业,主升浪只是偶尔得到的补偿而已。
当然咯,买定以后不要每天盯盘是一个减轻恶心感的好方法。
但我因为每天要给你们写夜报,这招就没法用了,只能双手一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