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去看了《奥本海默》,几近3小时,分享一点观感。
首先这种人物传记电影不涉及剧透,造原子弹成不成功,通共审查结果如何,这些都已是既成历史,没有悬念。所以看电影之前最好还是先做一些背景功课,直接看的话人物多,名字繁杂,再加上诺兰采取了穿插叙事,一不留神就看懵了。
奥本海默,美国籍犹太人,量子物理科学家,主导了二战时期美国“曼哈顿计划”,研制出了人类第一颗原子弹。战后奥本海默成为受人崇拜的科学明星,但随着美苏争霸拉开大幕,美国国内开始大力度清查通共和反间谍,结果在曼哈顿计划里揪出好几个苏联间谍。
奥本海默本人从30年代起就受左翼思想影响,和美国共产党走的比较近,因此也在这波反共的浪潮里被波及,经过询问和调查后,没判他有罪,但是取消了安全许可。没有安全许可就不能继续参与美国的机密项目,类比的话大概相当于咱们中国的“双开”。
以上就是史实背景,电影本身描写原子弹研发、爆炸的部分占比不高,可能就1/3不到。剩余一多半的内容大都在讲他通共的立场和听证调查的内容,大段大段的台词对话,我3个小时都盯着底下的字幕看,尤其一个一个蹦出来的人名还要想一下对应的角色,看个电影是真不轻松
哦对了,说个比较狗的细节。这次电影引进为了过审,对大量女性角色裸露镜头做了调整。怎么调整呢?比如原先镜头里有🐻的,就把🐻剪掉,只露出🐻以上的部分。
还有更绝的,男女刚刚做完爱,赤身裸体坐在沙发上聊天。男的翘个二郎腿看不到鸡儿就行了。女的怎么办?靠后期加工给ps了一条小黑裙,挡住了裸体,简直人才
我读初中那会《泰坦尼克号》在国内上映,里面有jack给裸体的rose画画的镜头,当时也引发过热议,后来据说是领导发话,电影艺术不用剪,让老百姓看,于是上映的是未删减版,我们学校也组织看了。
没想到2023年审核尺度反而更严格,初中时有🐻看,如今40不惑让我看小黑裙,真的栓q了。我心说咱们这些年生育率持续下跌,会不会也和性审查越来越严格有一些关系...?
这部电影豆瓣目前评分8.8,和《模仿游戏》同分,但在可看性和故事的流畅度上我觉得不如《模仿游戏》,让我打分的话可能是8.0-8.1的样子。确实对大多数人来说观影体验不友好,看的比较累脑子,情侣的话慎重,不是大多数女性观众的菜。
……
昨晚文章发出后,有一条评论的读者二次回复十分踊跃,后台那里足足搭了300多楼。就是有读者自曝90年代还用竹片擦屁股,我说不可思议的那条。
很多读者都表示小时候有类似经历,而且不止90年代,甚至95后、00后,在一些农村依然用竹片,树叶,树枝,石块,土坷垃擦屁股,最晚的到了2005年之后才逐渐用上卫生纸。
留言里最狠的是用墙角擦屁股,就是利用墙的直角...看的我目瞪狗呆
怪我没见过世面,昨晚之前真的从没想过中国农村的生活状况是这样的。我家从小就是抽水马桶,我打小见过最穷的人也都是用厕纸擦屁股,竹片树叶土块这种我真以为是清朝以前才有的。
之前互联网上不是有一个著名的梗,说10亿人没坐过飞机,5亿人还用不起马桶。前半句我勉强能理解,后半句我之前是不信的,现在开始怀疑没准真有这个可能。
咱这国家大,人口多,不同地区的发展程度天壤之别。东南沿海大概有2亿人已经达标发达国家水平,中西部人口还有5-6亿人口只是刚刚脱贫,所以每次在网上一说起收入就会有巨大的撕裂感。
我这个公众号还稍微好点,因为读者人群天然的已经做过一轮筛选,但即便如此依然有不小的差距。经常有年薪50-60万的诉苦在大城市活的累,看不到前途和希望,然后一些县城月薪六七千的看了以后无法共情,吐槽他们在装逼凡尔赛。
所以大部分人都是以自己为坐标轴的原点,可以感同身受的最多是-50%到+200%这个区间,再远的,就属于乡村魔幻+都市异文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