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聊几句行情。
虽然A股今天涨了,但横向比还是挺弱鸡。由于美联储停止加息,这几天全球各大指数平均涨幅在3%左右,A村两天对冲后基本抵消。
比较振幅人心的是全天外资流入小80亿,说明还是有不少洋韭菜惦记着A村。实事求是说,洋韭菜们还是比较理性的,该来的时候就会来,不像内资就是一帮薛定谔的股神,你永远不知道他们哪天会砸盘。
但不管怎样,经过今天的努力后,各大指数在本周好歹都上涨了。对A村这个在ICU里躺了小三年的货我们要求也不能太高,慢慢恢复元气吧。
最近有件事挺有意思,涉及抖音和美团两大巨佬,周末有空就写下。
大致情况是,10月25日太二酸菜鱼在抖音上搞了个直播活动,包括售价95元的双人酸菜鱼套餐等。太二正常的价格是人均80左右,所以活动力度不小,据说一晚上就卖了2亿多。
美团和大众点评上也有太二的店,上面也有些优惠活动,但力度很小只相当于9折左右。所以这就相当于降维打击了,正常人都会去抖音买啊。
最终的结果是,第二天太二的店在美团系APP上消失了,后来又回来了,双方声称是“技术原因”,但太二在抖音上的双人套餐团购价格变成138元。发生了什么应该都能猜出来...
其实类似的事并不少,只不过太二的影响力比较大而已。
之前我家边上有家店曾经在抖音上过一个199的套餐,差不多的菜在大众点评上的团购价要贵100左右。过阵我又去看,这个199套餐涨价了,变成和大众点评上差不多。
我家边上还有家比较高端的面馆,在抖音和大众点评上都有一个200多的套餐,主食差不多,但抖音团购多饮料和配菜,还多一份伴手礼。
我思考过店家这么做的逻辑。
大众点评下单通常是基于地点,就是附近找一家,方便就行,兼顾划算。
抖音下单是基于推荐,就是只要够划算,客户愿意抽时间特意过去。大部分店家的想法是破价把用户吸引过去,然后慢慢培养成熟客,最好还加个微信搞成私域流量什么的。
但这么玩涉及到商业歧视,你在a平台上破价,在b平台上原价,明摆着是价格歧视b平台,相当于直接打脸。
所以通常来讲,至少在官方旗舰店这个层面很少会玩单平台破价策略,通常是不同平台的活动差不多甚至完全一样。当然小店无所谓,反正怎么玩也不影响大局,巨佬们不在乎。但像太二这种网红连锁,那肯定是必争之地。
但如果店家一定要搞单平台破价呢?虽然这样做的确不合理,但可能也没有很明确的法律来管这事。
个人看法如下:
1、服务业和制造业不一样,不可能长期破价。制造业是爆款逻辑,产品卖得越多成本越低,卖一件赚一件的钱;而服务业的供给有限,一家店每天只能接待那么多客户,所以追求的是在基本满座前提下的最高价。偶尔破价可以,长期破价就会让消费者认为你这个店就值这个钱,恢复正常价也没人去。
2、不同平台的目标客户不一样。破价吸引的是图便宜的客户,而点评类吸引的是比较在乎口味和逼格、但对价格没那么敏感的客户,其中很多是回头客。前者多了,会影响后者的体验,对店家未必是好事。
总结下来就是,短期内太二需要借助抖音获得新客,但长期看需要点评的老客来获得利润,两者都得罪不起。所以最佳选择就是破价一波,然后迅速恢复正常,就像现在做的这样哟。
从表面看,是店家在两边偷鸡,实际上是两大巨佬商业模式的对抗。
整体看应该是各有所长,两边都有活路,类似于抖音直播和拼多多那样,两边都能有不错的增长。但对美团来说,本来的预期是垄断整个本地生活服务,现在硬被抖音挖走了一大块蛋糕,所以估值血崩。
但本地服务的关键指标是履约率。
所谓履约率,就是你点了外卖,说半小时送到就是半小时送到;点了餐饮团购,到店就能给你吃。
送外卖美团当然天下无敌,到店履约方面其模式也有优势。
举例来说,今次太二在抖音卖了大概2亿,差不多相当于100万份左右的团购。假设这些人都想在一周内去用掉,那肯定伺候不过来,只能顺延。所以抖音团购的效率越高,其履约率就必然越低,是一个负反馈过程。
而美团和大众点评是本地模式,不用屯卷,你进了点再用都行,履约率接近100%。
所以如果从履约率角度来看,美团未来大概率还是本地服务领域的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