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最好的投资方法,只有最适合的投资方法。任何投资流派做到极致,都能够取得优异的投资成绩。本篇报告讨论了A股投资的九大流派,分析了不同投资流派特征、适用投资者类别、投资策略,并简化模拟各种策略的投资回报率。下篇主要讨论了四种市场投资流派的特征与策略并简单分析了三种错误的投资方法。
⚑ 当进入市场派的世界,股票已经从上市公司股权抽象成为一种交易符号。股票投资已经不再是分析股票背后上市公司的价值,而是从“博弈”的角度,试图交易通过赚取其他投资者的价值。这种思维模式下的股票,本质上与期权、期货交易并无本质差异。在交易流派和或市场派的世界,大概有四种思路,严格交易策略、热点追击、量化套利、高频交易,前两种属于主观策略,后两种属于量化策略。本文还讨论了三种失败的交易方式或者投资方式。
⚑ 严格交易策略—交易的世界。严格交易策略,指投资者事先约定好交易规则,什么时候建仓、加仓、止盈、止损,简单说就是事先给自己约定买卖规则,然后按照买卖规则进行操作,通过分散化投资,不追求单笔投资盈利,甚至不追求胜率,只求赚多赔少,最终实现稳定滚动盈利。严格交易策略的核心是交易策略——一个事先约定并坚持执行的投资规则。这种交易策略在持股时间范畴上很宽泛,一天至一年以上都可以,但是大部分交易落在三个月以内,由于严格止损和分散投资,波动相对较小,当然预期回报率也难以太高。这种策略特别适合有严格回撤要求的绝对收益产品。
⚑ 市场派之:热点追击/事件驱动(主题投资)。与严格交易策略显著不同的是热点追击/事件驱动投资或者主题投资,这种策略在市场上非常有市场,简单的说就是追热点,追主题,这种策略的核心是分析当前市场正在或将要追捧的热点概念、主题和个股,在合适的时间参与进去,而且一般而言会以很重的仓位参与,由于市场热点参与人数众多,短期涨幅巨大,因此,这种策略可以很快见效,获取很高收益。但是,负面效应也非常明显,一旦判断错误,损失也会非常巨大。这种策略追求单笔盈利,追求胜率,因此,这个策略的核心是对热点和事件强度,持久性的研判。门槛低,做好很难。
⚑ 量化套利和高频交易均属于类量化的策略,以计算机建立的模型为基础,通过模型运算结果进行投资,甚至直接由机器下单进行程序化交易。量化套利和高频交易的思维方式完全不一样,量化套利的核心是找到一组交易的证券,随着时间推移价格趋向于收敛,那么则进行多空交易,从而赚取价格收敛的回报。高频交易则是通过计算机模型找到交易价格中的出现的规律和模式,从而利用这些规律和模式进行交易获利。
⚑ 典型的三种失败策略是瞎炒、消息驱动和持亏倾向。“瞎炒”的意思是,没有任何交易规则,随心所欲、凭感觉进行股票交易;“消息驱动”,每天沉静在朋友圈、微信圈、炒股群、贴吧、股吧、董秘问答,信奉“牛人”“牛散”“柚子”的推荐进行股票交易;“持亏倾向”就是怀着热忱的赚钱预期进入股票市场,在亏钱以后转而持有亏损的股票,美其名曰“长期投资”“价值投资”。以上三种是典型的亏钱类型。
⚑ 风险提示: 本文仅客观描述当下仍然存在的部分交易型投资者的投资特点和策略,投资者应采取扬弃的辩证视角看待这些投资者和投资方法。
在《A股的投资九大流派:特征与策略(上)》我们主要描绘了以下内容:
没有最好的投资策略和流派,也没有高尚或者低俗的投资方法流派,只有适合自己的投资方法和流派。无论哪种方法只要能够做到极致都能够获得相当高的风险-收益配比。投资者应该根据自身的投资目标、持股期限、风险偏好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投资方法。
根据关注点不同,所有流派可以分类为两大类,第一大类关注企业价值,首要出发点是赚上市公司盈利的钱,次要是赚市场的钱,这一大类流派都可以称之为“价值派”;另外一大类关注市场博弈,首要出发点是赚市场(别的投资者)的钱,企业价值只是市场博弈的关注点之一,这一大类都可以称之为“市场派”。
我们可以根据持股时间、风险承受能力和预期收益,把投资划分为12种组合,分别对应9种流派,还有3种组合不能称之为流派,是典型的股票投资失败的操作方法。
我们可以根据持股时间、风险承受能力和预期收益,把投资划分为12种组合,分别对应9种流派,还有3种组合不能称之为流派,是典型的股票投资失败的操作方法。
《在A股的投资九大流派:特征与策略(上)》我们主要描述了五种价值投资的类型,特点与策略。
笔者在此严正声明,价值投资才是正道,应该信奉长期价值投资理念,梳理正确投资风气,笔者下文所描述的市场派策略,仅仅只是客观描述当下仍然存在的部分交易型投资者的投资特点和策略。不代表笔者认同这些投资方法,读者也应采取扬弃的辩证视角看待这些投资者和投资方法。
当我们进入市场派的世界,股票已经从上市公司股权抽象成为一种交易符号。股票投资已经不再是分析股票背后上市公司的价值,而是从“博弈”的角度,试图交易通过赚取其他投资者的价值。这种思维模式下的股票,本质上与期权、期货交易并无本质差异。
在A股,即便再被认为是没有什么价值的股票还是有很多投资者进行交易,这说明将股票当成是一种交易符号,而忽略分析股票内在价值的投资者仍然客观存在。甚至有可能持有这种思维的投资者不在少数。因此,本文使用“扬弃”的辨证思维,理性批判的视角分析交易的世界。
在交易流派和或者说市场派的世界,大概有四种思路,严格交易策略、热点追击、量化套利、高频交易,前两种属于主观策略,后两种属于量化策略。而我们同时也会讨论三种失败的交易方式或者投资方式。
所谓严格交易策略,是指投资者事先约定好交易规则,什么时候建仓、加仓、止盈、止损,简单说就是事先给自己约定买卖规则,然后按照买卖规则进行操作,通过分散化投资,不追求单笔投资盈利,甚至不追求胜率,只求赚多赔少,最终实现稳定滚动盈利。严格交易策略的核心是交易策略——一个事先约定并坚持执行的投资规则。这种交易策略在持股时间范畴上很宽泛,一天至一年以上都可以,但是大部分交易落在三个月以内,由于严格止损和分散投资,波动相对较小,当然预期回报率也难以太高。这种策略特别适合有严格回撤要求的绝对收益产品。
与严格交易策略显著不同的是热点追击/事件驱动投资或者主题投资,这种策略在市场上非常有市场,简单的说就是追热点,追主题,这种策略的核心是分析当前市场正在或将要追捧的热点概念、主题和个股,在合适的时间参与进去,而且一般而言会以很重的仓位参与,由于市场热点参与人数众多,短期涨幅巨大,因此,这种策略可以很快见效,获取很高收益。但是,负面效应也非常明显,一旦判断错误,损失也会非常巨大。这种策略追求单笔盈利,追求胜率,因此,这个策略的核心是对热点和事件强度,持久性的研判。门槛低,做好很难。
量化套利和高频交易均属于类量化的策略,以计算机建立的模型为基础,通过模型运算结果进行投资,甚至直接由机器下单进行程序化交易。量化套利和高频交易的思维方式完全不一样,量化套利的核心是找到一组交易的证券,随着时间推移价格趋向于收敛,那么则进行多空交易,从而赚取价格收敛的回报。高频交易则是通过计算机模型找到交易价格中的出现的规律和模式,从而利用这些规律和模式进行交易获利。对于量化类策略,由于笔者了解有限,同时限于篇幅,本报告将不会做展开讨论。
而典型的三种失败策略是瞎炒、消息驱动和持亏倾向。“瞎炒”的意思是,没有任何交易规则,随心所欲、凭感觉进行股票交易;“消息驱动”,每天沉静在朋友圈、微信圈、炒股群、贴吧、股吧、董秘问答,信奉“牛人”“牛散”“柚子”的推荐进行股票交易;“持亏倾向”就是怀着热忱的赚钱预期进入股票市场,在亏钱以后转而持有亏损的股票,美其名曰“长期投资”“价值投资”。以上三种是典型的亏钱类型。
所谓严格交易策略,是指投资者事先约定好交易规则,什么时候建仓、加仓、止盈、止损,简单说就是事先给自己约定买卖规则,然后按照买卖规则进行操作,通过分散化投资,不追求单笔投资盈利,甚至不追求胜率,只求赚多赔少,最终实现稳定滚动盈利。
基本理念:通过建立严格的交易策略和机制,分散投资,通过赚钱头寸(仓位)超过赔钱头寸(仓位),从而实现相对持续稳定的盈利。
适用属性:持股时间适中、风险承受能力较低、预期回报率适中
知识储备:极强的自律能力和情绪控制,广泛的市场交易模式积累
核心要点:不受情绪控制的按规则理性交易,持续的市场复盘,不断进行市场量化统计对规律进行总结
简化版:没有简化版
“交易”是股票投资最容易理解也最难理解的词汇。说他容易理解,因为投资者几乎每天面对这交易,也许是自己下买入或者卖出的单,如果自己没有下单,也会看着股价波动,看着软件上价格和“S”和“B”跳动,交易的结果就是价格,哪怕再不喜欢交易的投资者,都会面对交易或者交易的结果。每一个交易结果构成为价格,价格组成净值,净值构成盈利和亏损,最终决定了考核和管理人是否会下岗。
价值投资者也需要交易,对于价值投资来说,交易行为较为简单且不那么重要,五种“价值投资”理念下的交易模式如下:
深度价值——股票价值低于股价则买入,反之卖出;深度价值的交易核心是股票价值分析。
长期价值——判定公司市场空间扩展、经营状况好转、产品提升力买入;公司市场空间萎缩,经营状况恶化,产品力恶化不可逆转,卖出,长期价值的交易核心是公司经营管理。
类固收/高分红策略——公司分红率高且持续,买入;公司分红率下降,不可逆转,卖出;类固收和高分红策略交易的核心是公司的分红能力;
价值趋势——公司所处细分领域和公司本身经营处在景气上行周期,买入;反之,卖出。价值趋势的交易策略的核心是公司和公司所处细分行业的景气周期
逆向投资——市场认知出现错误或者无视改善,买入;市场认知回归后,卖出,逆向投资交易策略核心是市场认知的错误或者盲点。
以上的交易策略是基于公司价值的主观交易策略,或者说一种大概的交易策略,隶属于严格交易策略中很小的一部分,或者说,严格交易策略中的一小部分交易策略有时候也会使用这些方法和思路。但是,这远远不够。
由于投资者每天都可能交易,都在交易,因此恰恰就是在交易这件事件上,投资者可能反而会视而不见。如果仔细研究思考交易策略不亚于一门高深的艺术。
胜率,大部分投资者对于股票投资的理解是买“对”的股票,也就是说,买入股票价格就要上涨,但是实际上股票价格是波动的而非简单趋势,也就是说,“对”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当买入一只股票后,随着价格的波动,有时候赚钱,有时候赔钱。买入后即上涨并不代表最后一定赚钱,反之亦然。因此,在股票交易的世界,胜率是指买入并卖出后获利的概率。
交易策略是为了提高胜率吗?可能很多投资者都这样认为,但是提高胜率并不是交易策略中最重要的事,甚至连重要都算不上。真正重要的是下一个概念。
成败比:每一笔交易盈利时,盈利的平均水平,除以每一笔交易亏损时,亏损的平均水平。
我们用下面这个最简单理想交易模型来解释,先用单笔交易来看,假设100个交易日,假设可以T+0,每天做一次买和卖,当日结清。
为了更加简化,我们假设我们有严格止损机制,每笔交易亏损上限就是1%,正好每笔亏损就是1%。那么随着成败比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100笔交易过后的结果,胜率从50%提高到55%,最终净值也不会高太多;而胜率下滑到50%一下,依然是赚钱的,既是持续做“糟糕”的交易,胜率降到40%,只要成败比足够大,我们也可以有不错的盈利。
从这个最简单的模型里面可以看出,提高“买对”的概率,相比提高“成败比”的重要性,远远没有那么重要。因此,交易策略的本质不在于提高胜率,而在于提高成败比。而提高成败比,简单说就是控制每笔亏损,提高每笔盈利。提高每笔盈利比较难,但是,控制每笔亏损,确实相对简单的事,那就是——止损。
(2)止损——设定严格的亏损减仓的规则,这个规则不以人为意志为转移。
从前面那个例子可以看出,交易的成败核心在“成败比”,而成败比中可以相对容易控制的是每笔亏损,因此,止损成为交易中最核心的事。下面这张图揭示了止损的重要性。正常情况下,股票价格涨跌的幅度和概率是差不多一半对一半。但是,下跌幅度和下跌后涨回原有净值并不是对称的!!
跌幅越大,下跌后过后要想涨回原有净值,在同样的概率下,难度就越大。
如此简单的道理,为什么实现起来如此之难,因为人性中,人们是很难承认自己错误的,尤其是参与股票交易的投资者普遍较为自信,因此,大部分时候都假定自己是“正确的”,而股价的下跌是“市场是错误的”,别的投资者是错误的“买卖——Sell & Buy。那么,卖出亏损的股票等同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这是非常难以接受的事情。而且,如果投资者不是个人投资者而是产品管理人,承认这一点就更难。因为只要股价最终能涨回来,我就能证明自己“正确”,但是如果承认错误,不仅使得业绩受损(虽然已经受损),还会被领导和持有人质疑投资能力。
除此之外,另外一种思维模式是“都跌了这么多了,再卖不划算了”,这种想法从量化统计来说,得不到很好的支持,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再建立一个简单的策略,如果以沪深300指数作为一个投资组合,连续持有20个交易沪深300指数,如果下跌幅度超过10%,则再持有20个交易日,涨回原来净值并回正的概率是多大?
通过历史回测,自2004年开始,连续20交易日跌幅超过10%有271次,其中,涨回的次数是144次,涨回的概率是50%。
类似的,我们可以做30天,40天,60天,跌幅设定为-5%和-15%,结果比较类似,当投资者持有一个标的,前期下跌了多少,再持有相同交易日涨回的概率不会太超过50%。沪深300指数已经算是一个绩优股组合了,如果标的选择不好,那么这个概率应该会更低。
当然,很多投资者说,我选的股票会比较好,能显著战胜沪深300指数平均水平,这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我们还可以用另外一个视角看待这个问题,如果均值回归效应确实很明显的话,应该存在理论一个策略,就是买跌多的股票——有很多人把买跌多的股票叫逆向投资,这显然不对。那么我们建立一个“跌多策略”,我们滚动买入每个季度表现最差了前10%的股票,每个月都调整。那么这个策略的走势将会如下图所示。从2009年开始,相对沪深300指数超额收益率为-80%。尤其是2016年以来,随着北上进入,资本市场改革提速,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格局愈加明显。
那么,过去表现弱势的股票存在永远被抛弃的可能,在这种环境下,认为跌多了所以迟早要涨回来并不见得对,或者概率上并不显著,甚至在当前大环境下是很危险的,那么止损机制就显得更为重要。
对于股票交易者来说,仓位就是多少持有股票占净值的比重;而头寸(position)指的是是仓位的性质,例如多头、空头,或者一组交易组合,在本文中,由于不存在多空概念,头寸就是一个供买入股票或者股票组合的交易单元中。在本文中,每一个交易单元也就是“头寸”也是有“仓位”概念的,所有头寸的仓位的和构成了整个产品或者资金的仓位。
大部分投资者理解的仓位就是持有多少比例股票和现金,看多就持有股票比例高一些,看空就持有股票比例低一些。对于大部分投资者来说,如果看好一个股票,那就直接设定买5个点,3个点,也就是拿净值的5%或者3%的现金买入一只股票。这种只是初级仓位管理的概念。
但是在严格交易策略体系中,仓位并不是这么简单的使用。
首先,明确资金的最大使用规模,多少最大多少比例资金可以使用,所有可用资金,扣除一部分备留现金来应对赎回和极端情况补仓。
第二步,确定头寸的数量。投资者应该确定产品或者资金可以最多建立多少头寸,或者简单说计划买入多少只股票或者股票组合。理论上,这若干个股票组合应该是买入理由和交易逻辑低相关。否则,头寸将会过度暴露在同一个交易风险之下。
例如:将可用资金十等分,可以建立3-5个头寸。当前持有的组合逻辑是:
头寸一:基于对利率上行的判断,买入保险行业龙头,最大使用10%的可用资金;
头寸二:基于北上资金和融资余额持续流入判断,持有北上和融资余额共同持有的最大的五个股票组成的组合,最大使用30%的可用资金;
头寸三:基于对于电动智能汽车板块看好,持有电动智能汽车板块龙头五个股票,最大使用30%的可用资金;
头寸四:正在研究,基于对市场乐观的判断,剩下30%计划将在未来一个月选择合适的交易逻辑再开1-2个新头寸。
第三步,确定每一只股票或者股票组合的建仓比例、加仓比例、补仓比例,止损规则、止盈比例。这些比例都是指每一个操作计划,使用的资金占该头寸可用资金的比例。
最终:产品组合仓位=头寸1资金上限×头寸1的仓位+头寸2资金上限×头寸2的仓位+头寸3资金上限×头寸3的仓位。
仓位策略的组成部分,对于任何交易逻辑,我们没有任何理由相信自己是100%正确的,因此,不应该以上来就把仓位用足,或者一上来就满仓。而是应该对每一份头寸建立尝试性的仓位,让市场来确定这个仓位正确与否,这叫建仓。
例如,当我们决定开启上文中的头寸一,最大仓位是10%,那么我们不应该上来就买10%,应该买入2%作为建仓头寸,剩下8%的额度等待进一步信号明确后加仓。
如果在建仓后的3-5五个交易日,市场按照我们预想的方向进行,俗称“市场跟了”,最简单的一种情况就是股价开始上涨了,那么此时判定该交易逻辑被市场认可(当然,也许是歪打正着),那么我们应该进行加仓。反之,如果市场没有按照预想的方向进行,我们应该进行观望,直至平仓或者止损。
平仓既不是止损也不是止盈,而是到一定期限仍然没有表明头寸是正确还是错误,那么不应该持有至“市场总有一天会认可我”或者“总有一天我会对”,原因是资金是有时间成本的,资金的时间成本是基准指数收益率。但是,我们也不能太过频繁的平掉事先建立好的头寸。因此,就需要设定建仓至平仓的时间,称之为“耐受期限”,也就是买入逻辑能够持续的最长期限,也就是说,如果过了这个期限,市场还没有证明我们正确,那么我们就错了。至少我们在时间上选错了。
当市场在耐受期限内证明我们判断的正确,股价开始上涨,那么我们毫不犹豫的进行加仓,一般而言,每一份头寸也分为一到三次加仓,也就是建仓后,一次加满;二次加满或者三次加满。
建仓比例和后续加仓比例应该提前设定,例如2:8;3:7;2:5:3;3:4:3;1:2:3:4,这个比例设定可以根据情况事先设定,但是不管如何设定,最重要的执行。
建仓后如果错了,可不可以补仓?理论上来说,在逻辑耐受期限和止盈线以内,股价开始下跌,绝大数情况下,应该是应该等待止损或者过耐受期限,然后平仓。绝大数情况下,不应该对一个错误的仓位进行加仓。极少数情况下,我们能够大概率识别,该下跌是由于非市场因素造成的,例如乌龙指、非基本面意外冲击等,比如,建立仓位后,公司一个重要股东公告减持,造成股价下跌,而公司重要股东减持原因是因为自身资金需求,而且后面我们了解到,这个减持最终会以协议转让的方式进行,那么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考虑对前期下跌的头寸进行补仓。
止盈就是卖股票,止盈策略就是什么情况下卖股票,这绝对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我们也应该建立一套止盈规则。例如,技术分析止盈规则、成交量止盈规则、基本面变化止盈规则。后文再详细讨论这一点。
当有了以上基本概念后,我们可以进入下一部分。建立一套完整的严格交易策略。
4. 混沌与规律——市场模式识别与建仓、加仓和止盈规则
如果看单个股票的价格走势,基本是随机游走的,因此,单个股票甚至指数的走势是无法预测的。在混沌理论里面,描述了一种叫蝴蝶效应的现象。理论上来,当前物理学模型完全可以预测天气变化,但是蝴蝶效应却说,当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因为是多变量自相关的复杂系统,只要初始变量的极其细微的变化,可以带来结果的巨大变化,这使得天气预测变得不可能。
股票交易并非是机械的物理运动,而是一个众多交易者心理活动的结果。影响股票变量的数量庞大,这些变量之间有相互影响且很多自相关。而更为复杂的时,即便是完全一模一样的外在变量,由于投资者的心态和信心的差异,也会完全做出完全不同的选择。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例子
“公司估值已经60倍,价格过高,投资者应该卖出”“公司估值已经60倍,反应投资对未来发展前景相当乐观,投资者应该买入”
“公司大股东增持,反应公司股东对公司经营状况乐观,投资者应该买入”“公司大股东增持,应该是害怕股价下跌,公司可能会面临经营的不确定,投资者应该卖出”
这种例子不甚枚举。
对于交易策略来说,预测股价重要吗?前面就提到了“胜率”对于交易策略来说并不重要。因此,预测股价并不重要。因此,对于交易策略来说,投资者切记陷入了提高预测股价准确性的努力上,这种努力大概率是徒劳的。
而混沌理论的另外一部分揭示了另外一种规律,无数个混沌运动却会组成一个有规律的轨迹分布。例如预测大气模型的洛伦兹方程组,随着没有精确的解,也就是说,无法精确确定每个点的位置,但是每个点出现的区域却是有规律的,出现是有模式或者是规律的。
量子理论也有类似的理论,称之为“测不准原理”,粒子的位置与动量不可同时被确定。比如,对于一个电子,你不可能知道它的位置,但是你却知道他运行的规律和出现的区域。量子力学中最诡异的实验——双缝干涉更加恐怖,你不仅不知道电子通过的双缝后的具体位置,只能知道分布区域。而且,这个分布到底是条纹状分布还是非条纹状分布,还要取决于于有没有人为观测。这跟股价走势非常类似,股价走势不仅取决于客观的变量,还取决于投资者的主观意志。
交易行为本质是大脑活动,有研究表明,大脑活动实际是量子活动和复杂的物理化学活动,因此投资者交易无法预测,但是无数投资者交易的结果却会显示出某种模式,从而一组股票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易是具有模式或者规则。而这些模式和规则构成了交易策略的基础。
当然,反过来也可以这样说,股票单次交易既不重要也不关键,交易模型和体系才更重要。
什么情况下可以做出对一个股票或者一个股票的建仓,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别的规律:
对于严格交易策略投资者来说,技术分析或者“看图”是最喜欢的一种策略,投资者可能会参考一些指标,最经典的技术分析就是技术指标和k线图形态。但是,技术指标最大的问题是,理论上价格包含一切信息,几乎所有基于技术指标的指标都是用历史价格推导未来价格,笔者认为可参考性是值得怀疑的。而且,这些技术指标很难禁得起量化测算。不过,如果能够通过庞大的运算,算出有效的价格运行模式,也是可以的。不过如果需要庞大的计算,更加类似量化投资的领域和范畴了。
另外一种技术分析就是基于价格组合的模式,例如“金叉”,“w低”“楔形”“突破”等等,这些价格组合更加类似于价格出现模式,相比技术指标更有道理,例如“w底”形成原理是——当股价处在下趋势中,有投资者因为跌多了而参与反弹,但是基本面并不支撑,因此,在第一次下跌后会出现二次探底,而且往往二次探底不再创新低,这说明,公司的基本面可能会出现了积极变化,导致第二次探底时买入的投资者更多了。当市场再度反弹创下前期新高,确定基本面发生积极变化。这是一个典型价格模式所“可能”隐藏的基本面信息。
另外一种经典的图形是“突破”,每当股价运行到一定位置,股价都难以继续进行,这说明公司基本面不支持进一步上行,因此,前面反复出现的高点位置附近就会有大量的基于技术指标的投资者卖出或者“止盈”,而当公司出现更加强劲的基本面变化,基本面投资者买入的力量远超技术分析投资者,股价会出现“突破”,而这种形态反过来成为技术分析投资者的买入指标,形成了基本面投资者和技术面投资者的共振。
每个投资者对于技术分析都有不同的理解,也可以做不同的研究,在通达信软件和wind软件都有上有专门的“程序交易评测系统”投资者可以选择不同的指标,选择不同的参数进行回测历史收益。
这种建仓的基本原理是,当宏观和中观变量出现相似变化时,投资者的应对是相似的,比如,当通胀预期升温,投资者会买入白酒;当货币政策宽松,投资者会买入金融地产;当汇率贬值,投资者考虑买入电子等出口导向性行业;当科技进入上行周期,投资者应该买入TMT相关行业。当地产销量提升,投资者会买入家电、轻工制造。这些变量变化与股价的运动之间在历史上有一定的应对关系,投资者可以通过历史回测得到相应的价格模式。当然,这种对应关系并不是必然,也只是一种概率,因为股价并非受单一变量影响。因此,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政策变化的逻辑和上述宏观中观变量变化的逻辑比较相似,只不过变量变成了政策,比如如果新能源补贴增加,买入新能源板块,医药带量采购价格高于预期,利好医药板块;地产政策放松,利好地产板块。同样,这种历史回测的反应也并非必然,而是一种概率。
公司基本面的变化,公司基本面的变化可能源自上市公司公告、财报、其他公开信息推导出的公司基本面的变化。
基于主题和热点进行加仓和建仓,在后一部分进行了稍微详细的论述。
会卖的是师傅,什么情况下卖股票,是一门非常关键的技术活。最简单的止盈模式就是买入时设定预计的止盈涨幅,这个止盈涨幅可以是一个固定值,也可以是由技术指标确定的涨幅,例如前期阻力位,前期高点等等。
相比价格,在所有的平仓和止盈模式中,成交量可能是最明显也最确定的变量。放量应该是所有平仓或者止盈规律中最明显的。
在通达信软件上,有一个叫做“活跃股”指数,用每周换手率最高的100只股票构成,这个指数,绝大数时候是下跌了,除了2014-2015年那轮牛市过程中,勉强有超额收益。2015年6月见到最高点后,这个指数从最高62275点,暴跌至现在681点,暴跌接近99%。这说明一个问题,A股投资绝大数时候,人多的时候不要去。热门股就是绞肉机。
当然,这个规律也适用用平仓和止盈,如果我们买入的理由被市场认为正确,并且大幅放量后,说明这个正确的认知已经被充分定价,那这笔交易绝大多数情况下已经没有太多价值了。很多投资者看到这里就说,这么做会不会卖飞牛股,放量后继续涨。在严格交易策略的世界里,没有“牛股”的概念,因为牛股是小概率事件。如果专注挖掘牛股,只能从基本面的角度,那就回到价值投资的领域了。
除了价格指标和成交量指标之外,其他的止盈规则应该基于买入理由的兑现、弱化、消失、逆转作为止盈或者平仓的对应理由。
这里需要注意一点,很多投资者喜欢把估值作为卖出理由,这个指标我们在很多篇报告里面提到过,由于大量趋势投资者的存在,估值是所有变量里面最不重要的那个。没有任何证据表明高市盈率或者高市净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会大幅持续跑输基准指数。
不是极少见的意外情况,尽可能不要补仓,所有巨大的亏损模式中,补仓可能是亏钱最多的一种模式。因为一个头寸建立后,没有得到市场的确认,然后固执的认为市场是错的,不断补仓,表面看,“摊薄”了成本,但实际是错上加错。原因是,不仅是原有头寸陷入下跌,而且补仓占用的资金丧失了参与其他正确投资的可能。
最重要的是,当对于一个头寸的仓位随着补仓不断提高,那么止损这个头寸的心理障碍会越来越大,一旦放弃止损,那么就是灾难。严格交易策略本身就是积小胜为大胜,如果因为一笔交易亏损过多,则需要花更长的时间来挽回这笔损失。前面已经论述过。
最后,偶然一次补仓的成功会加重对补仓的依赖,十次补仓的成功,只需要一次补仓错误就全部亏回去了。
通达信软件上有一个叫“近期新低”代码880866的指数,这个指数定期选取最近创了新低的股票做成股票组合,指数从2016年9月20日开始,最高跌幅达到93%。而且没有几乎没有任何反弹。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一定要设置止损,创新低后的股票往往股价会非常疲弱。
因此,如果不是由于意外的非基本面因素,不建议在亏损的头寸上补仓。
止损是严格交易策略的灵魂,前面介绍止损概念的时候已经介绍过,无论多强调都不为过。如果不进行止损,一个长期下跌的股票可以毁掉我们很多的努力。
一般而言,建议使用固定的止损比例。在A股有天然的止损线就是10%。投资者可以考虑根据股票的beta设定不同的止损比例;可以根据技术指标设定不同的止损线,例如创新低止损,破下轨阻力位止损等等。
但是,是否可以市场基准指数作为止损的参考?例如:当跌幅比沪深300指数跌幅大10%才触发止损。
答案是并不建议,因为市场整体下跌,对部分头寸做出止损动作,也是对市场整体风险的反应。当市场进入弱势,我们持有的头寸也随着下跌,没有正确的交易存在,那么我们的止损也是降低仓位,规避市场风险的操作。
对于严格交易策略,投资者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交易框架和规则,尽可能能用规则约束投资行为,而不是随心所欲的进行投资。其中有几个关键原则:
第一, 仓位管理是严格交易策略非常关键组成部分。
第二, 股票交易最重要的不是预测股价而是观察总结价格运行模式。
第三, 胜率并不重要,不要试图在提高胜率上浪费时间,尽可能提高成败比才是。
第四, 市场证明我们对才是真的对,要勇于对正确的头寸下重注。
第五, 止损是交易策略最重要的事。
第六, 不要浮亏加仓。
第七, 放量止盈,长期看不亏。
第八, 正确与错误是交易中司空见惯的,就像呼吸空气一样自然。如果一笔交易让你焦虑、寝食不安、辗转反侧、患得患失,这笔交易多半是错的。
1. 主题投资——难度大但是预期收益极高的投资流派
在A股,有种专门追击热点或者事件驱动的策略,通常大家把它称为主题投资,主题投资的盛行往往需要两大前提:其一是流动性较为宽松,其二是交易监管趋于放松。
基本理念:发掘重大变化带来的投资机会,例如某种突变(产业新技术、新政策、某些突发事件),构建投资组合并买入。
适用属性:持股时间短、风险承受能力较高、预期回报率较高。
知识储备:极强的嗅觉和敏感度,快速判断的能力,需要对相关产业或者事件本身理解较为深刻。
核心要点:对主题强度、节奏的判断以及龙头识别。
分类:产业型主题和纯事件催化型主题。
主题投资往往在市场流动性较为宽松,市场监管相对没那么严格的时候容易盛行,典型的如2013年、2015年上半年以及2019年以来,有别于纯题材炒作,A股主题投资的内涵这么些年以来也在发生一些变化,较为典型的变化之一是产业型主题投资更加受到市场的青睐。
流动性充裕伴随成长股行情典型的如2008年10月到2009年9月、2010年2月到2010年10月、2013年1月到2015年6月以及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前两个阶段和第四个阶段十年期国债利率在基本3.5%以下区间,第三阶段虽然十债利率大部分区间在3.5%以上,但整体处于下行,并且多次降准降息,全面宽松预期。
另一类是政策、事件多发引发的题材行情。
典型的例子有2012年-2015年出台了十二五规划、互联网+政策以及工业4.0等产业政策,带来了互联网+主题等,如互联网+金融的东方财富、同花顺等,互联网+传统产业的上海钢联等,以及互联网、移动互联、4G等行业的相关标的如全通教育、东方网力等都作为当时相关主题龙头带领主题持续上涨。而事件多发引发的题材行情如历史上有名的“炒地图”行情,炒地图的区域多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较大、增速较高或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此外如2018年11月设立科创板事件影响,创投主题在大盘下跌的背景下持续上涨,至2018年年底创投主题相对于上证综指以及有超过40%的超额收益。而2020年上半年典型的由自上而下政策驱动带来的有新基建板块,期间特高压、IDC、卫星互联网、云计算等新基建板块大幅跑赢指数。
(3)产业型VS事件催化型主题:攫取超额收益的方法各有不同
以偏产业型的主题投资为例,较为大型的产业型主题第一波往往发生于相关产业处于触发期或者期望膨胀期,因此,判断产业未来的趋势以及当前产业所处的阶段尤为重要。例如,参考2017年Gartner 曲线,彼时5G仍然处于触发期,尚未到期望膨胀期,A股5G指数第一波也是最大一波涨幅发生在2017年,5G主设备龙头中兴通讯在当年涨幅为128%。
事件催化型的主题超额收益往往来自于首次分歧点,但往往仅对主题龙头有效,因此龙头的甄别特别重要。
典型的事件催化型主题有政策事件催化,如自贸区、国企改革、雄安新区、科创板设立等等,由于这类型的政策催化型主题的政策高度较高,属于突发政策驱动,强催化下往往开始的几个交易日没有较好的介入点;此外,如外部事件催化带来的主题,如疫情类主题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事件催化型主题最重要的是对事件级别的判断和龙头甄别,其中,事件级别决定主题高度,龙头甄别决定首次分歧点后是否有超额收益,对于绝大部分事件型主题来说,非龙头个股在分歧点后遍进入博弈阶段,获取超额收益的难度大大增加。
事件催化型主题的龙头识别的方法主要有两个:
1)最直接受益,例如国企改革主题往往是个案事件催化,事件出来后对其他有国企改革预期的公司也有带动,前者是直接龙头;
2)市场判断法,例如催化出现后一次分歧点到来越晚是龙头,而主题催化出来后几个交易日开始补涨的,以及一次分歧点过早到来的往往不是龙头;
在绝大多数的投资者心目中,主题投资是短期炒作,需要快进快出且偏博弈,因此操作难度高,但事实上,根据我们以上的分类,自2013年以来,产业型主题走出了多个从主题—行业基本面投资的案例,例如,云计算、新能源汽车、金融科技、5G等主题,我们发现,对于以上行业来说,在主题投资阶段,龙头公司增长往往不稳定甚至负增长,而到了基本面投资阶段,龙头公司营收会突然爆发随后维持一定增速。例如,A股的云计算龙头在2016年以后才进入营收爆发式增长阶段,而主题投资阶段在2015年,此外,新能源汽车、金融科技、5G等几个主题也有类似规律。
因此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若在主题投资阶段就能够识别该主题是否能在未来爆发,将会获得更高的超额收益,不过识别难度较大,需要以一级市场思维来做第一阶段产业型主题投资。
相比较而言,对于纯事件催化型主题来说,虽然此类主题投资出发点的也是对未来相关公司基本面有爆发式增长的预期,但是绝大部分情况下未来并不会有业绩的兑现,因此机构投资者往往对这类主题的参与较为谨慎,最终主题的走势可能就是“一波流”,仅有“一次分歧点—预期一致”的短暂阶段能够赚取超额收益,其余阶段参与的难度较高。
(5)主题策略:优寻触发期或期望膨胀期的产业型主题
前文我们分析过,对于事件催化型主题属于短线交易型选手的战场,超额收益往往来自于首次分歧点,核心工作是主题强度判断和龙头甄别,一般而言,这类主题持续时间短,进入博弈阶段后赚取超额收益的难度较大,机构投资者往往参与较少。
而对于产业型主题而言,超额收益主要发生在产业触发期或期望膨胀期,典型的如2015年的3D打印、2016年的自动驾驶、2017年的5G和2018年的区块链以及2019年的人造肉主题等,从识别产业趋势—组合构建—预期扩散—预期差消除是产业型主题投资第一阶段过程。第二阶段是从主题切换到基本面投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去伪存真,寻找基本面确定的龙头公司是主要工作。
无论是事件催化型主题还是产业型主题,其参与难度往往高于一般投资流派,但预期收益却远高于其他。对于非交易型选手来说,我们建议优寻触发期或期望膨胀期的产业型主题,以一级市场思维布局主题投资第一阶段,以基本面思维布局第二阶段。
瞎炒类型的投资者,最典型的特征是,没有规则,随心所欲,随意买卖股票,情绪波动剧烈。这类型投资者,有几个最典型特征:
1、认为自己是价值投资者,但是从来不看上市公司公告和财务报表
2、对热门股朗朗上口,但是对应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是什么都不知道;
3、会一些技术分析指标,分析的头头是道,但是不知道MACD、RSI怎么计算;
4、认为每个股票都有一个“庄家”,给自己制定的目标是跟庄、吃庄,如果股价下跌,那就庄家太弱了;
5、长期混迹于股吧、贴吧、微信群、荐股群;
6、看券商研究报告,主要看推荐个股名称和预测股价;
7、吹嘘自己最近买的股票最近赚了多少,但是没有告诉别人,这是唯一赚的一只股票;
8、情绪波动剧烈,赚钱后手舞足蹈;亏钱后垂头丧气茶饭不思;
9、对市场判断基本处于大牛市和大熊市的量子状态,判定大牛市和大熊市主要依据过去三天涨幅。
10、并没有意识到以上特点
消息驱动类型的投资者更加简单,基本不自己做分析,买卖股票主要靠朋友、客户经理、“专业人士”、相关人士的推荐,这种推荐与卖方推荐股票显著不同,这些推荐的话术简单,“有穿透力”,例如:
1、“这个票我很熟,我跟他董事长(总经理、董秘)很熟,x总说……
(x总说的所有的话,基本都是推荐的人断章取义、东拼西凑出来的)
2、“这个票虽然涨了一倍,但是再涨一倍没问题(涨到xx块没问题)”
(基本股价就是最高点)
3、“这个票的‘庄’很强,你看看xx营业部,连续好几天在龙虎榜”
(“庄”应该卖光了)
4、“这个票马上就要有xx亿的订单,这个票马上要收购xx,这个票和xx合作”
(10%概率是真消息,听到的时候已经是十手消息,而且买了就是内幕交易,90%是假消息)
5、“这个票管理层动力很足,对股价诉求很强”
(但凡正常的管理层,除了极少数情况,动力都很足,哪有希望自己家股票跌的)
6、“公司也是纯正xx概念股,xx子公司有什么什么业务”
(主题投资本身就很凶险,还没有跟上大部队,试图通过挖掘漏网之鱼,那自己可能就是那条鱼)
7、“这个票xxx在推,xxx买了很多”
(推是在推,可能早就到了目标价,买是买了很多,说不定早就卖了)
……
这些推荐话术推荐,最大的一个共同特性就是出现在股价已经从底部涨了很多,而且换手率明显提升的阶段。而且,这些话术推荐,和基本面基本无关,也没有可证实的资金面信息。捕风捉影,故作高深,但是对于消息驱动型投资者来说,太过受用,因为简单明了不需要动脑。躺赢那么简单为什么要思考。
也不能完全说听从这些话术推荐就一定会亏钱,如果按照我们前面所描述的严格交易策略来说,依据这类型的消息建仓,触发止损的概率较大。而且,推荐股票的人往往管买不管卖,你根本不知道依据什么止盈或者平仓。这种交易,大概率是烂交易。
所谓持亏倾向——是指坚决持有浮亏股票不肯止损,一定要等到涨回成本线,而一旦涨回了成本线,又因为害怕继续陷入亏损,又往往赚一点点就抛售了。
如果要说有最亏钱的策略,那持亏绝对可以排名第一,前面所描述的“瞎炒”也好,“听消息”也好,虽然没有章法,但是总有赚有赔。而持亏倾向只有两种结果。
第一种结果,持有的股票因为基本面恶化而股价大跌变为浮亏,公司经营状况每况愈下,甚至退市。在全面注册制之前,也最多跌个70~80%,而全面注册制下,严格退市制度使得,持亏可以血本无归。前面所描述的近期新低指数,已经给了投资者血淋淋的教训。
第二种结果,持有股票浮亏后,经过了很长时间回到成本线以上,然后终于赚了一点点卖掉;然后换下一个股票,继续浮亏,然后再赚一点点就卖掉。这种策略正好就是严格交易策略的镜像,严格交易策略试图少亏多赚,积累盈利;而这种交易策略是多亏少赚,浪费时间。最终结果能够打个不赚不赔,也算幸运。
因此,股谚有云:
“止盈不止损,最多能保本;
坚持要回本,子孙也难等;
止损又止盈,钞票赚的勤”。
没有最好的投资方法,只有最适合的投资方法。任何投资流派做到极致,都能够取得优异的投资成绩。
当我们进入市场派的世界,股票已经从上市公司股权抽象成为一种交易符号。股票投资已经不再是分析股票背后上市公司的价值,而是从“博弈”的角度,试图交易通过赚取其他投资者的价值。这种思维模式下的股票,本质上与期权、期货交易并无本质差异。在交易流派和或市场派的世界,大概有四种思路,严格交易策略、热点追击、量化套利、高频交易,前两种属于主观策略,后两种属于量化策略。而我们同时也会讨论三种失败的交易方式或者投资方式。
严格交易策略—交易的世界。严格交易策略,指投资者事先约定好交易规则,什么时候建仓、加仓、止盈、止损,简单说就是事先给自己约定买卖规则,然后按照买卖规则进行操作,通过分散化投资,不追求单笔投资盈利,甚至不追求胜率,只求赚多赔少,最终实现稳定滚动盈利。严格交易策略的核心是交易策略——一个事先约定并坚持执行的投资规则。这种交易策略在持股时间范畴上很宽泛,一天至一年以上都可以,但是大部分交易落在三个月以内,由于严格止损和分散投资,波动相对较小,当然预期回报率也难以太高。这种策略特别适合有严格回撤要求的绝对收益产品。
市场派之:热点追击/事件驱动(主题投资)。与严格交易策略显著不同的是热点追击/事件驱动投资或者主题投资,这种策略在市场上非常有市场,简单的说就是追热点,追主题,这种策略的核心是分析当前市场正在或将要追捧的热点概念、主题和个股,在合适的时间参与进去,而且一般而言会以很重的仓位参与,由于市场热点参与人数众多,短期涨幅巨大,因此,这种策略可以很快见效,获取很高收益。但是,负面效应也非常明显,一旦判断错误,损失也会非常巨大。这种策略追求单笔盈利,追求胜率,因此,这个策略的核心是对热点和事件强度,持久性的研判。门槛低,做好很难。
量化套利和高频交易均属于类量化的策略,以计算机建立的模型为基础,通过模型运算结果进行投资,甚至直接由机器下单进行程序化交易。量化套利和高频交易的思维方式完全不一样,量化套利的核心是找到一组交易的证券,随着时间推移价格趋向于收敛,那么则进行多空交易,从而赚取价格收敛的回报。高频交易则是通过计算机模型找到交易价格中的出现的规律和模式,从而利用这些规律和模式进行交易获利。
典型的三种失败策略是瞎炒、消息驱动和持亏倾向。“瞎炒”的意思是,没有任何交易规则,随心所欲、凭感觉进行股票交易;“消息驱动”,每天沉静在朋友圈、微信圈、炒股群、贴吧、股吧、董秘问答,信奉“牛人”“牛散”“柚子”的推荐进行股票交易;“持亏倾向”就是怀着热忱的赚钱预期进入股票市场,在亏钱以后转而持有亏损的股票,美其名曰“长期投资”“价值投资”。以上三种是典型的亏钱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