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夏 S1090513080006
李昊阳 研究助理
郭佳宜 研究助理
政策专题方面,近期政府工作报告聚焦新质生产力,当前应主要关注新质生产力的哪些方向?主题投资方面,当下A股主要有Sora大模型、AI硬件和机器人三个投资机会。中观数据方面,全球AI网站访问量涨跌分化;国产新能源销量整体下跌;光伏新增装机量同比增速下降,电网和电源建设稳步开展。
【政策专题】根据最新定义,应重点关注新质生产力的哪些方向?近期召开的两会再次聚焦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无疑将成为未来政策的主要发力方向。通过回顾了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表态后,我们认为:
1)从主要内容来看:新质生产力主要包含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两大板块。
2)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目的来看: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当前高质量发展阶段,提升潜在经济增速主要抓手(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途径。
3)从近期的细分领域政策重点以及产业趋势结合来看,我们认为,应重点关注:5.5G/6G、算力、智能网联汽车、工业母机、氢能、卫星互联网、可控核聚变、脑机接口这九大板块。
【产业趋势和主题投资专题】大模型赋能引领人工智能催化,当下A股有哪些主题投资机会?投资机会一:Sora大模型。凭借视频长度的适应性,出色的语义理解、视频编辑和扩展能力,Sora有望颠覆短视频生态。大模型领域竞争将进一步白热化,火力集中AI视频生成方向。多模态大模型有望提升算力需求,推动本轮AI行情进一步扩散。投资机会二:AI硬件。美光24Gb 8H HBM3E记忆体将成为英伟达H200张量核心GPU的一部分,强势支撑AI发展。戴尔AI处理器产能喷薄,强力支撑营收业绩,未来展望强劲。投资机会三:机器人。特斯拉发布Optimus步行视频,英伟达成立GEAR专攻具身智能,巨头持续下场,人形机器人催化不断,有望成为人工智能重要载体。
【中观数据跟踪】AI+:1月全球AI产品(包含Web 跟 APP)榜排名前十的有7家访问量上涨,其中ChatGPT访问量上涨3.94%,New Bing访问量上涨4.04%,国内AI产品榜排名前十的有4家访问量下跌,6家访问量上涨。从手机端AI应用看,11月全球和国内下载量排名前十的APP的下载量大多保持不变。电动车:1月新能源车销量和动力电池装机环比下滑,充电桩保有量稳步上行。1月国产新能源销量整体下跌,环比下降29.46%,哪吒、问界表现亮眼,埃安掉队严重。2月以来,锂电材料价格整体下行。光伏:光伏12月新增装机量同比增速下降,组件出口金额同比降幅扩大,2月光伏上游产业链环节价格涨多跌少。风电:风电新增装机同比增速回落,公开招标价格总体回落,出口同比由负转正。绿电:12月太阳能发电同比增速回落,风电发电同比由负转正。储能:储能规模不断提升。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我国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25.05GW,同比高增279.5%,抽水蓄能累计装机49GW。新型电力系统&氢能:电网和电源建设稳步开展,燃料电池汽车销量累计同比上行。半导体:11月我国半导体销量同比由负转正,12月手机出货量同比减少0.01%,12月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增长34%。工业自动化:12月我国金属切削机床同比增幅回落,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由负转正。白酒:1月茅五泸高端白酒价格均值同比有所下降,酒类线上销售均价环比由负转正。
【风险提示】政策理解不全面、政策落地不及预期、产业发展不及预期、宏观经济波动。
政策专题:根据最新定义,应重点关注新质生产力的哪些方向
两会再次聚焦新质生产力。具体来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此外,各地方两会的工作报告中也纷纷对新质生产力进行了详细布局。
回顾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表态后,我们认为新质生产力主要包含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两大板块。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当前高质量发展阶段,提升潜在经济增速主要抓手(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途径。从近期的细分领域政策重点以及产业趋势结合来看,我们认为,应重点关注:5.5G/6G、算力、智能网联汽车、工业母机、氢能、卫星互联网、可控核聚变、脑机接口这九大板块。
去年9月,新质生产力概念被首次提出。202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指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此后,11月24日,人民日报围绕如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进行了整版探讨;12月11日至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今年1月31日习总书记再谈“新质生产力”,对其定义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与说明;此外,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再次提到了几个新质生产力的重点产业。
▶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标志: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各地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目标有所下降。
从习总书记的表态来看,新质生产力提升的核心标志在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大幅提升。今年1月31,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表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因此,从描述上看,新质生产力的内涵是技术创新催生的生产力跃升,而其提升的核心标志在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体来看,当今社会跨越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逐渐迈入数字经济时代。因此,技术革新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新质生产力主要意指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技术为支撑、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和以深化高新技术应用为主要特征的生产力形态。相对于传统生产力而言,新质生产力涉及新兴且高技术含量的领域的生产力,伴随着新产业、新业态和新生产模式的快速涌现 。总结来看,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于依靠技术创新增强发展新动能。
从习总书记的表态来看,我们认为,新质生产力主要包括了战略新兴产业以及未来产业这两大内容。具体来看,习近平强调,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根据二十大报告,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7个领域。战新产业的定义具体经历了从旧7个大类,到5大领域、8大产业、到9大领域,再到二十大报告中最新提出的新7个领域的变迁。具体来看,旧7个大类指2012年《“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划分为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7个大类;5大领域、8大产业则指2016年《“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的网络经济、高端制造、生物经济、绿色低碳和数字创意5个领域和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节能环保和数字创意;而9大领域是指2018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中指出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相关服务业9大领域,是目前为止最为全面、详细的战新产业划分标准。而我们参照了20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提出的最新定义,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定义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7个领域。
根据工信部的定义,未来产业主要包括6G网络、可控核聚变、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深海空天开发等多个产业。未来产业的定义具体经历了从“四大重点”到“六大方向”的变迁。具体来看,2021年3月,中共中央“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发展未来产业;2023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组织开展2023年未来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工作的通知》,面向元宇宙、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通用人工智能4个重点方向,加速新技术、新产品落地应用;2024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要重点推进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6大方向产业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动能向科技创新转变,近年来我国新质生产力相关领域在经济中占比正逐渐上升。考虑到近年来关于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定义不断更新,为了统一统计标准,我们认为“三新”产业的增长值可以部分反映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情况。依据国家统计局2018 年研究制定的《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统计分类(2018)》,“三新”产业主要包括先进制造业、新型能源活动、节能环保活动和互联网与现代信息技术服务等在内的 9 个大类 ,基本覆盖战略新兴产业领域和未来产业领域。此外,依据国家统计局于2023年1月发布的《怎样界定和统计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是我国“三新”统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习近平总书记1月31日也曾表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3、 为何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全要素生产率亟待提升
前文提到,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标志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我们认为,在当前高质量发展阶段下,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提高经济潜在产出的主要抓手,而发展新质生产力则是其中的关键一环。
经济增长中枢下移,主因潜在产出增长的周期性下降,亟待提高全要素生产率。2001加入WTO之后,我国经济开启了快速发展的阶段,除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外,2001-2010年间我国实际GDP增速基本保持在10%以上。但2010年后,我国实际GDP增速呈现缓慢回落之势。这主要源于,我国经济潜在产出增长的周期性下降。央行发布的工作论文《“十四五”期间我国潜在产出和增长动力的测算研究》曾指出,“我国经济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潜在产出增长的周期性下降,而非短期趋势的影响。”论文指出,我国2010年前实际GDP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潜在产出的高速增长,劳动力相对丰富且资本存量仍在迅速增长,生产因素并未呈现收益递减;而加入世贸组织使我国出口显著受益;外需的爆发式上升,对实际经济增速的上升起到了进一步推动的作用。但2012年后,伴随我国潜在产出增速下行,我国实际GDP增速也呈现缓慢回落之势。
具体来看,工作论文指出,从2013开始,影响经济潜在产出的核心变量,1)固定资本投入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逐渐减少;2)劳动力数量及质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下滑。
在2001-2010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阶段中,我国资本存量增长迅猛。由于我国并未公布资本存量情况,我们采用K_t=(1-δ)K_(t-1)+I_t/P_t 进行估算。通过计算,1952-2010我国资本存量由800 亿元增加至17.9万亿元,增长了200倍以上,资本投资增长显著。2009-2010年时的四万亿基建计划时期,我国固定资本存量由2008年的13.4万亿元,增长到了2010年的17.9万亿元,累积增长了4.5万亿元。
通过对资本产出比和增量资本产出比的计算发现,我国资本投资效率呈现递减趋势,固定资本投入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逐渐减少。在研究投资效率时有两个重要指标:1)资本产出比,即资本与经济产出的比值,主要反映存量意义上的资本、产出之比,可在较长的时间范围内考察资本效率的动态变化;2)增量资本产出比(ICOR), 又称边际资本产出比或资本的边际效率,主要反应资本增量(I)和GDP 增量(△Y)之间的比例关系。过去几年,我国资本产出比不断上升,1996 年增长率更是达到10.75%。这表明了,随着资本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我国单位资本投资所带来的产出逐渐减少,资本投资的效率有所下降。同时,在增量资本产出比方面,我国整体ICOR呈上升态势,投资效率急速下降,固定资本投入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逐渐减弱。
人口拐点接踵而至,劳动力数量对经济拉动作用逐渐降低。从人口视角来看,劳动市场结构有两个关键拐点,即“刘易斯拐点”和“人口红利拐点”。刘易斯拐点是由经济学家Arthur Lewis提出的,他将经济的发展过程分为两个阶段:1)劳动力无限供给阶段,此时劳动力过剩,人工成本较低;2)劳动力短缺阶段,此时农业部门中的剩余劳动力被现代工业部门吸收完毕,人工成本不断上升,工资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的过渡节点被称为“刘易斯拐点”。而“人口红利拐点”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是抚养比,即人口总体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人口数之比。当总人口抚养比上升,经济进入人口负债阶段,人口红利阶段结束。巴曙松(2011)认为,我国于2004年开始我国进入刘易斯拐点时期;而2012年我国的抚养比也迎来拐点。从数据来看,2005-2007年劳动力数量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为0.6个百分点,2013年仅为0.1个百分点。
此外,人口拐点后,投资率下降,增加了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从生命周期消费理论来看,人口结构会影响社会的总消费与总储蓄情况,当社会中中年人比例较大时,消费倾向较低,储蓄率上升。由于储蓄可转为投资需求,所以人口红利阶段,消费需求较弱,投资需求较强。同时,由于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储蓄转化为投资,而投资又增加了经济的供给能力。因此,人口红利阶段,储蓄率的上升也会促进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但当人口红利期过去,投资率开始下行,经济增长率也相应出现下降。观察日本经济发现,日本在1960年代越过刘易斯拐点后,经济增速出现了系统性的下滑。1990年前后,日本抚养比上升,储蓄率出现了接连20年的系统性下滑,经济增长中枢再一次下移。从我国来看,2012年,我国抚养比出现拐点。此后,储蓄率带动投资率开始处于长期下行区间,经济增长中枢下移。
综合上文所述,当前我国经济增长难以继续依靠人力资源要素和资本要素的密集投入驱动,必须推进科技创新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依靠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样,根据央行工作论文预测数据,全要素生产率将成为今后三年内我国潜在产出增速的关键驱动。
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方式主要有三个:
▶ 全面深化改革
市场化和城市化改革可以通过要素配置以及激励机制的改善促使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政策端,我国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相关顶层设计早有布局。2020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中就着重提到了:“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让人口、技术、土地、资本、数据等生产要素充分自由流动。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有助于推动生产要素从低质低效领域向高效领域流动”。
▶加强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引进世界先进技术和通过贸易发挥比较优势,从而有助于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论坛上强调了我国扩大开放的坚定决心与重大举措之后,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提速,更广领域扩大外资市场准入。尤其在全球疫情尚未得到完全控制,国际形势复杂、不确定性较高的情况下,更要推动发展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开创合作新局面。2021年,中共中央在“十四五”规划《纲要》再次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因此,加强国际创新交流合作,深化对外开放是我国当前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方式之一。
▶推动科技创新:最为关键的一步
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从传统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关键,也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最主要驱动力。近年来,我国研发投入逐年加速增长,专利批准数量多年位居全球第一,在技术创新上已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目前我国科技实力与美国相比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具体表现为高校研发占比和基础科研投入有待进一步提升 。因此,加强研发投入以推动科技创新,仍然是我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具体而言,我们参考了央行的衡量方式和数据,将通讯信息类固定资本投入和知识创新的综合效用作为衡量技术进步的指标,技术进步指标数值从2006年的0.8%上升至2019年的2.2%,增长175%;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2006年的6.3%上升至2019年的36.7%,增长约483%。
从近期的细分领域政策重点以及产业趋势结合来看,我们认为,应重点关注:5.5G/6G、算力、智能网联汽车、工业母机、氢能、卫星互联网、可控核聚变、脑机接口这九大板块。
(1)战略性新兴产业
前文提到,战新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二十大所提定义,主要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从当前政策重点来看,我们重点推荐关注5.5G &6G、算力、智能网联汽车、工业母机、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领域投资机会。
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位居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是数字经济的关键支撑和核心引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包括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电子核心产业、新兴软件和新型信息技术服务、互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服务等行业。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发展成效显著,据工信部数据,2022年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从2012年的7万亿元发展至2021年的14.1万亿元,利润总额达8283亿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从2012年的2.5万亿元上升至2021年的9.6万亿元,利润总额达1.2万亿元,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长迅猛。
从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在5.5G(5G-Advanced)技术方面具有技术研发、基站建设、市场规模和政策支持等多方面的优势。具体来看:
1)5G快速推进,为加快6G建设奠定良好基础。据工信部发布的《2023年1—10月份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5G网络建设稳步推进,截至2023年10月末,5G基站总数达321.5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8.1%。2023年7月,工信部上表示,将积极推进5G网络建设,持续拓展5G网络覆盖广度深度,推进城市地区重点场景5G网络深度覆盖,进一步向乡镇和农村地区延伸,开展“信号升格”专项行动,全面提升重点场景5G网络质量。
2)政策积极扶持5.5G和6G技术。“十四五”规划中强调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加快5G网络规模化部署,推广升级千兆光纤网络,前瞻布局6G网络技术储备。2023年6月,工信部公布的新版《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显示,6425-7125MHz将用于5G/6G,为5.5G的商用奠定了政策基础。
3)从趋势来看,2023年5.5G和6G研究取得重大进展。2023年5月首个5.5G实验基站在北京开通,2023年7月华为发布首个5.5GAAU,并于10月发布全系列产品方案,宣布将于2024年发布5.5G端到端产品,推动5.5G快速落地。2023年9月,6G网络架构、超维度天线等6G创新成果陆续发布。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板块,5.5G&6G投资机会值得关注。
政策重视度快速提高。回顾人工智能政策发展历程,2015年,国务院出台《关于积极推动“互联网+”指导意见的通知》,首次将人工智能纳入11项重点行动之一。2016,人工智能概念进入“十三五”重大工程,此后人工智能进入加速推进阶段。2021年,“十四五”规划中强调,建设重点行业人工智能数据集,推动通用化和行业性人工智能开放平台设计。2022年,以ChatGPT为代表的Transformer架构大模型技术的出现在此引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浪潮。2023年4月,政治局会议首次重点着墨人工智能,强调重视“通用人工智能”的发展,5月举行的二十届中央财经委第一次会议再次提出“要把握人工智能等新科技革命浪潮”。此后,各地密切出台人工智能相关政策。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对人工智能的表述由7月政治会议的“安全发展”变为“加快推动”,发展人工智能的战略意义毋庸置疑。
未来政策端或仍聚焦算力,建议重点关注算力领域。算力是数字经济发展重要底座,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算力为各类技术创新提供支撑。自2021年《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启动“东数西算”工程,明确提出布局全国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之后,算力政策密集落地。2022年《“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强调,加快构建算力、算法、数据、应用资源协同的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在多地布局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自2023年4月政治局会议首次重点着墨“人工智能”后,政策密集落地,其中地方性政策以算力为切入点,10月,《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加大对算力重点项目的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2024年1月,《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实施方案》,加快推动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立体化实施“东数西算”工程。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基石,随着大模型参数量和数据规模的提升,训练算力当量将持续扩大,未来算力需求也将高速增长。综上所述,在政策端和需求端综合推进的背景下,我们建议未来重点关注算力领域投资机会。
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从政策支持层面来看,早在2010年,“车联网”概念就被提出,随后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政策持续落地。2017年,《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17)》明确了智能网联汽车的标准体系架构和未来发展方向,强调智能汽车对我国的重要意义。随后,《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明确阶段目标:2020年车联网用户渗透率达到30%以上,并在未来实现智能网联汽车的规模化商业运用。2020年,智能网联汽车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十四五”期间,发展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更成为重中之重。“十四五”规划中强调提升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核心竞争力,其中强调,突破新能源汽车高安全动力电池、高效驱动电机、高性能动力系统等关键技术,加快研发智能(网联)汽车基础技术平台及软硬件系统、线控底盘和智能终端等关键部件。2023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政策自基础设施、标准制定、测试应用三个方面加速推进。当年7月,《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确定整体产业规划,确立里两阶段目标,第一阶段到2025年系统形成能够支撑组合驾驶辅助和自动驾驶通用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第二阶段到2030年全面形成能够支撑实现单车智能和网联赋能协同发展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在如此政策催化下,智能网联汽车积极发展,如今正处在从研发与测试阶段向示范应用,以及未来大规模商业推广阶段过渡的关键时期。综上所述,在政策暖风频吹的背景下,我们建议关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投资机会。
高端装备作为战略新兴产业持续获得政策支持。高端装备是指生产制造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先进工业设施设备的行业,主要为航空航天、船舶、轨道、汽车等重要生产领域提供产品和服务支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装备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强调要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尤其是重大技术装备、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除此之外,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高端装备的下游需求有望在政策推进下超过市场预期。在多部门政策的密集支持下,中国高端装备产业蓬勃发展,预计2024年我国装备制造市场规模将达到38.4万亿元,2019-2024年复合增长率22.4%。
工业母机利好政策频出,国产替代空间广阔。近年来,政策愈发强调工业母机在高端装备领域的重要性。2015年,《中国制造2015》首次即将高端数控机场列为拟大力推动的十项重点领域之一。2016年,《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将加快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作为规划的十项重点任务之一并强调高档数控机床为制造装备创新发展的重点。2019年,《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将“高档数控机床及配套数控系统”列入鼓励类产业。“二十大”将“安全”放在了最主要的位置,占据产业链中上游的工业母机对我国安全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后工业母机利好政策密集落地。2023年8月出台《关于工业母机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的通知》,对生产销售先进工业母机主机、关键功能部件、数控系统的工业母机企业,允许按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加计15%抵减企业应纳增值税税额。随后高端数控机床关键技术控制与零部件标准政策积极落地。同年9月,《机械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推动工业母机数字化发展支持标准研制和成果转化,推动高端工业母机批量化应用,持续提升中高端工业母机产品国际竞争力。除此之外,当前中国机床行业呈现大而不强的产业格局,国产机床整体偏低端化,高端产品依赖进口,国产替代有望加快。《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提出到2025年,高档数控机床国产化率将超过80%。
氢能产业不断发展,绿氢领域值得关注。回溯政策历程,我国早在2022年印发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文件中正式确立了氢能的能源战略地位。此后,国家及地方政府印发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支持氢能产业发展。2023年11月,工信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首个国家级氢能标准《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在政策引领下,各地也在积极布局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具有明确的氢能产业规划,初步形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氢能产业发展集群。目前我国绿氢大规模制备技术有待进一步突破,绿氢制备主要依靠碱性电解水和质子交换膜电解水技术,国外已经步入较为成熟的发展阶段,但我国绿氢的大规模制备技术尚处于研发走向工业化的前期阶段,未来仍有充分的发展空间。
此外,燃料电池行业发展前景可期。21世纪初,我国政府已开始规划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从十五至十四五时期,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提出燃料电池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及产业引导方向。具体来看,“十三五”之前,政策导向为分阶段推进燃料电池研发。“十四五”以来,燃料电池行业进入商业化初期阶段,政策导向转变为推进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及突破燃料电池关键技术。2020年以来,我国燃料电池产业迎来了密集的政策发布期,政府部门陆续出台燃料电池创新引导政策,涉及加强燃料电池系统、电堆、双极板、膜电极、质子交换膜和催化剂等核心零部件的技术研究。全国各省纷纷出台燃料电池产业政策文件,内容涉及燃料电池汽车推广,明确燃料电池汽车推广数量及加氢站建设数量,燃料电池核心技术突破等方面。2023年3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提出到2025年氢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随后4月,《关于新时期强化投资促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政策措施》对符合条件的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项目,单个企业同类关键零部件产品最高给予 3000万元奖励。在政策密集催化下,燃料电池行业发展未来可期。
2024年1月,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强调要重点推进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6大方向产业发展。从当前政策出台情况来看,我们建议重点关注:未来信息(卫星互联网)、未来能源(可控核聚变)、未来健康(脑机交互)等三大方向。
卫星互联网是通信前沿发展方向的底座,属于新基建中的信息基础设施部分,通过发射一定数量的卫星形成规模组网,是星地融合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卫星通信是5.5G和6G的重要组成部分,NR-NTN(non-terrestrial network)手机直连宽带卫星技术标准是5.5G的核心技术,空天地一体网络架构也是6G的核心发展方向之一。由于相较于高轨卫星,低轨卫星具备低时延、易于实现全球覆盖的特点,因此当前卫星互联网产业中主流选择多指利用地球低轨道卫星实现的低轨宽带卫星互联网。
政策驱动发展,当前近轨卫星星座计划建设进展有望提速。2020年4月,我国正式将卫星互联网明确列入新型基础设施的范围。卫星互联网建设部署由来已久,2017年以来,行云工程、鸿雁星座、虹云工程、天象星座等星座计划相继启动,2020年9月,ITU就收到了我国的星座频谱申请,计划发射卫星总数量达到12992颗,2021年4月26日,中国星网正式成立,负责整合并统筹我国的低轨卫星计划。根据《2020年中国商业航天产业投资报告》数据,预计到 2025年前我国将发射约3,100颗商业卫星[1],但就目前进展相对较慢。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星网向ITU申请卫星总数量达到12992颗,但目前“星网”星座仅有18颗卫星在轨开展技术验证试验,对比SpaceX计划发射低轨卫星4.2万颗,累计发射120批、5376颗星链卫星,我国近轨卫星星座计划仍待提速。当前政策催化下,多个近轨卫星星座计划相继启动,建设进程有望加速。
政策加速进行中,有望与产业趋势共振。政策端来看,中央经济会议提到“低空经济”发展,政策有望加速出台。实际上,今年以来卫星互联网政策已进入密集发布期,10月,工信部颁布《关于创新信息通信行业管理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拓宽各类型主体参与经营的渠道和范围,商业化铺开有望提速,叠加前文提到低轨卫星发射有望于明年开始提速,政策催化不断。地方层级上,上海、成都出台行动规划,打造商业航天和卫星互联网产业基地。趋势端,今年8月,全球首款支持卫星通话的智能手机Mate 60 Pro发布,手机直连卫星成终端创新的发展方向,卫星互联网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宽。展望2024,低轨卫星发射有望加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发展“低空经济”背景下,更多利好政策有望出台,叠加技术发展驱动下,下游应用场景不断拓宽,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大有可为,建议关注。
核聚变能具备辐射小、无碳排、自限性等优势,被认为是人类终极清洁能源。在过去,纯聚变堆的研究遇到了燃料(氚)不能自持燃烧、能量难以实现净输出(Q>1)等重重困难,被科学家们戏称“永远还有五十年”。裂变能的应用更加成熟,但发展受限于其安全方面的隐患。聚变-裂变混合堆结合了聚变能和裂变能的优势,是目前最具商业化潜力的堆型之一。近年来,超导技术的快速发展,能量增益因子Q值的加速突破,提振了人们对于混合堆商业化的信心。此外,国有、私有资金的涌入更是将产业推入了快车道。我们认为,聚变-裂变混合堆并非普遍想象的那般遥不可及,在下一个十年,或将逐步走入现实。
从当前政策出台情况来看,2023年,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庄树新在全球能源转型高层论坛开幕式上指出,要全力抓住“十四五”及今后一段时期实现能源转型的关键期,加快以可控核聚变为重点方向的为未来能源技术探索和产业转化。2023年12月29日,由中核集团牵头,25家央企、科研院所、高校等组成可控核聚变创新联合体,正式揭牌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筹),并发布第一批关键技术攻关任务。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成立,国务院明确可控核聚变为未来能源唯一方向。可控核聚变商业化应用进程加速,对于创新协同推进聚变能源产业迈出实质性步伐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2024年1月,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将核聚变被列入未来能源核心方向,产业前景十分广阔。
脑机接口是一种在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建立通信和控制通道,用脑的生物电信号直接操控外部设备,或以外部刺激调控脑的活动,从而增强、改善和延伸大脑功能的技术。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于2023年发布的《脑机接口技术发展与应用研究报告》,在医疗领域,脑机接口技术能为癫痫、帕金森、抑郁等神经相关疾病的诊治提供崭新的解决方案。让相关疾病患者享受技术发展红利;在非医疗领域,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前景则更加广阔,如在教育领域提升认知能力、在工业生产中协助安全监测等。脑机接口技术的广泛应用,有望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健康的重要力量。
在全球科技发达国家重视脑机接口技术的背景下,我国陆续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为脑机接口发展指引方向和重点。具体来看,2016年《“十三五”规划纲要》将“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列为“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和工程项目”,标志着“中国脑计划”全面展开。2023年2月,在工信部指导下,中国信通院牵头成立脑机接口产业联盟。2023年9月工信部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2023年未来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工作的通知》,脑机接口芯片、系统和多方向应用被纳入揭榜挂帅的任务清单。在地方政策方面,上海、北京等多个省市将脑机接口纳入本省十四五规划、为脑机接口基础研究的开展谋划布局,并推出相关行动方案。
目前,在植入式领域,脑机接口治疗特定神经疾病已获显著成效;在非植入式领域,脑机接口相关处方、设备陆续获得上市准许。此外,脑机接口技术在工业、教育、营销领域已经成功商用。2023年,脑机接口技术已由“应用萌芽期”转向“应用普及期”,有望在2032年末实现“应用解决方案效果良好,多类解决方案走向成熟商用”的目标,脑机接口将走向成熟商用,并凸显更加可贵的战略价值,其战略高度将不断提升。
产业趋势和主题投资专题:大模型赋能引领人工智能催化
1、Sora大模型:文生视频树立交互里程碑,算力公司多模态竞争逐渐白热化
文生文、文生图激发文生视频,Sora树立交互里程碑。视频AI是多模态领域的最后一环,AIGC大潮已逐步从文生文和文生图转向文生视频领域,文生视频的高计算难度和高数据要求将支撑上游AI算力需求持续旺盛。Sora能引发如此轰动,并不只是因为它生成的视频时间更长、清晰度更高,而是因为它能在一定程度上模拟物理世界中的物体运动和交互。AI认知世界并与之进行交互的里程碑,会给整个产业带来巨大进步。
Sora有望颠覆短视频生态,促进媒介平权。在现有视野下看,Sora的模式最主要影响短视频领域,可能带来的是UGC(用户生成内容)的爆发,并进一步促进媒介平权。这首先源自视频长度的适应性,Sora当前能够生成最长60秒的视频,这个长度非常适合短视频平台,虽然Sora也有潜力应用于长视频制作,但长视频的制作周期、成本和复杂度都要几何级高于短视频。其次,Sora模型出色的语义理解、视频编辑和扩展能力为创作者提供了灵活和广泛的创意空间,有望加速文生视频应用在各行业的渗透率。因此,从技术和市场适应性角度来看,Sora在短视频领域的应用更为直接和有效。
多家算力公司奋起直追,相继研发AI产品,力争对标Sora。按照此前Chat GPT的经验,里程碑大模型sora发布后,各个国家本土的文生视频模型也会快速跟进。字节跳动正在AI大模型领域里研发多模态数字人、AI生图、AI生视频等产品。超讯通信参股30%子公司业务品牌Seven Volcanoes主要是依托自建的处理模型及算法能力,转换、优化和创造高质量且具有场景化商业化的多模态内容,其一直致力于AI多模态应用的探索和创新,实现了从文字到视频的多模态应用的新突破,尤其在视频领域垂直化应用上取得了显著进展。金财互联全资子公司方欣科技“欣智悦财税大模型算法”通过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该算法应用于对话生成场景,根据用户输入的咨询文字或语音问题,生成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形式的回答。PIKA上线唇形同步功能Lip sync,可以为视频中的人物说话匹配口型,音频生成部分由AI语音克隆创企Eleven Labs提供技术支持,但PIKA只能分段生成3秒时长的唇形同步视频,且仅仅生成唇部配合音频发生运动。阿里巴巴推出同样功能的视频生成框架EMO(Emote Portrait Alive),EMO不仅可以生成任意时长的说话视频,还能生成人像整个头部都发生丰富变化的说话视频,表情、五官、姿势都会产生非常自然的变化,EMO与Sora技术路线不同,它并不是建立在类似DiT架构的基础上,也就是没有用Transformer去替代传统UNet,其骨干网络魔改自Stable Diffusion 1.5。
从技术方面来看,视频生成工具的底层模型及技术仍在优化,多种技术路线并行,尚且没有最优解,各规模公司的研发模型水平不分伯仲、差距甚微,甚至可以说处于同一起跑线,有望诞生更多后起之秀。大模型领域的竞争将进一步白热化,科技巨头、明星初创企业似乎把火力集中到了同一个方向——AI视频生成,多模态大模型将成为生成式AI的重点发展方向,并有望推动本轮AI行情进一步扩散。
大模型竞赛带来上游算力需求提升,科技巨头纷纷加大芯片投入。Sora参数规模估算在30B,如果按此参数测算,推演出Sora训练单次算力需求或可达到8.4×10^23Flops,相当于GPT-3的2.7倍。伴随Sora不断迭代,训练数据集规模增大,未来算力需求将呈现指数级爆发式增长,AI芯片以及GPU作为AI训练和推理的算力核心构成,相关标的有望迎来机遇。
AIGC内容滥用风险或将激发丰富的AI监管需求。随着Sora逐步推广,大众利用AI合成高质量视频的难度将会进一步降低。因此,AIGC滥用生成包含有害内容或虚假信息的文本、照片、视频,对个人、机构、社会带来了新的安全问题。根据量子位智库预测,中国AIGC市场规模有望在2030年达到11491亿元。信息化投入中,安全投入占比一般在5%-10%以上。由于AI大模型的特殊性,AI安全将会贯穿从数据标注、模型训练和开发、内容生成、应用开发的全过程,投入占比较高。
2、AI硬件:AI拉动美光HBM3E需求喷薄,戴尔科技人工智能处理器势头强劲
美光FY2014Q1业绩超预期,预计Q2继续向好发展,HBM3E量产时代开启。美东时间12月20日,芯片巨头美光科技公布2024财年第一财季报告。业绩方面,美光Q1营收47.3亿美元,高于预期的45.4亿美元,环比增长近18%,同比增长近16%;营业现金流14.0亿美元,高于预期的12.5亿美元;毛利率接近1%,环比提升10%。Q2业绩指引方面,公司预计第二财季经调整营收51亿美元至55亿美元,高于预期的49.9亿美元;毛利率预计也将大幅提升至11.5%~14.5%。HBM3E细分方面,目前已进入量产阶段, CEO Mehrotra表示美光HBM有望于2024会计年度创造数亿美元的营收,预计全数售罄。预计2023年全球HBM营收规模约为20.05亿美元;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翻倍成长至49.76亿美元,增长率高达148.2%;行业数据显示,2022年HBM市场美光占比10%。
HBM3E推进高性能GPU亮相,强势支撑AI发展。AI服务器热潮带动了AI加速卡的需求,高频宽存储器HBM也成为AI加速卡(GPU)的关键DRAM模块。美光为满足人工智能、数据中心、边缘计算及云端等各类应用日益增长的需求,专门设计了HBM3E,使GPU存储器带宽从H100的每秒3.35TB扩展至4.8TB,提高1.4倍,存储器总容量也从H100的80GB提高至141GB,容量提高1.8倍。作为一种更快、更大的内存,HBM3E可加速生成式AI和大型语言模型,同时能推进HPC工作负载的科学计算。英伟达H200是首次采用HBM3E存储器规格的AI加速卡,同时推出使用HBM3E的下一代AI加速卡B100,并提前至2024年第二季度发布。
戴尔AI处理器产能喷薄,强力支撑营收业绩。美东时间2月29日收盘后,戴尔科技公司发布了强于预期的财报,表明公司用于处理人工智能工作的服务器设备需求强劲。截至2月2日的第四财季表示,尽管PC市场持续低迷,戴尔的PC业务营收表现依旧冷淡,但是AI热潮将风口引向戴尔的高性能服务器,强势提振公司第四财季财报表现。基础设施解决方案集团(ISG)第四季度收入93亿美元,尽管同比下降6%,但环比增长10%,服务器和网络收入为49亿美元,环比增长主要由人工智能服务器驱动。存储收入为45亿美元,环比增长16%,整个投资组合的需求情绪高涨。与第三季度16亿美元营收相比,第四季度订单增长了40%,积压订单近乎翻倍,达到29亿美元。
人工智能势头继续,戴尔处理器未来展望强劲。戴尔首席运营官Jeff Clarke公开表示,当季戴尔的人工智能优化服务器的出货量为8亿美元,与业内同僚一样,该业务正受到先进计算机芯片可用性的阻碍,需求继续超过供应。首席财务官Yvonne McGill在新闻稿中表示,公司将把年度股息提高20%至每股1.78美元,公司对业务信心高涨。McGill预计计算机部门的收入会以“低个位数”增长,而基础设施部门将在人工智能的推动下实现“中十位数”的增长;截至2025年2月的财年,预计其营收将达到910亿至950亿美元,而市场平均预期为921亿美元。
3、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板块持续催化,具身智能范式转变
第二代人形机器人Optimus视频发布,步行能力强化受到市场关注。当地时间2月25日,特斯拉公司通过其社交媒体账号分享了一段最新视频,记录其正在研发的 Optimus 人形机器人在测试场地内行走时所展现的流畅步行能力。相比特斯拉于2023年12月发布的视频,此次展示的Optimus机器人改进了前庭系统、脚部轨迹和地面接触逻辑,升级了动作规划器并减少了循环延迟,在行走过程中步伐更稳健,动作也更加流畅。由Optimus机器人工程师Milan Kovac介绍,Optimus速度提高了30%,达成有史以来最快的步态,约为 0.6 米/秒。此外,由于新增轻微的躯干和手臂摇摆,擎天柱在转弯时整体上更加稳定和自信。
巨头持续下场,人形机器人催化不断。人形机器人正成为多方竞逐未来产业的新赛道。根据财联社2月24日报道,英伟达与微软、OpenAI、三星等其他大型科技公司将投资类人机器人初创公司Figure AI ,以期为人工智能寻找新的应用。该公司将在一轮融资中筹集约6.75亿美元,交易前估值约为20亿美元。贝佐斯通过其公司Explore Investments LLC承诺投资1亿美元,微软将投资9,500万美元,英伟达和一个亚马逊附属的基金将各提供5,000万美,英特尔的风险投资部门将投入2,500万美元,LG Innotek将提供850万美元。与此同时,三星的投资集团承诺出资500万美元,OpenAI将投资500万美元。巨头持续下场后,机器人进展有望全面加速。
机器人有望成为人工智能重要载体,英伟达已成立新的研究部门专攻具身智能。当地时间2月23日,英伟达高级研究科学家、AI代理计划负责人Jim Fan透露英伟达将成立GEAR。GEAR全称为通用具身智能体研究Generalist Embodied Agent Research,由Jim Fan和 Yuke Zhu教授领导,旨在构建适用于虚拟与物理世界的具身智能体的基础模型,致力于实现跨多模态、多场景的智能应用。Jim Fan宣称,2024年是机器人之年、游戏人工智能之年和模拟技术之年。GEAR研究团队专注于四大关键领域:1. 多模态基础模型:开发基于大规模互联网数据源训练的LLMs(大型语言模型),用于规划与推理,视觉-语言模型以及世界模型,旨在打通不同模态信息间的壁垒;2. 通用型机器人研究:研发能够适应复杂环境、实现稳健移动与灵巧操作的机器人模型与系统,以提升其在各类实际场景下的普适性与效能3. 虚拟世界中的基础智能体:创建能够在多种游戏与模拟环境中自主探索并持续自我提升能力的大型动作模型,为虚拟世界的智能交互设定新标准4. 模拟与合成数据技术:构建大规模学习所需的仿真基础设施及合成数据流水线,为智能体的学习过程提供有力支持。英伟达致力于发挥机器人、游戏AI和仿真技术之间相互促进的作用,一次性解决机器人基础模型、游戏基础模型和生成式模拟。当前GEAR的主要项目亮点为:Eureka(通过编码大型语言模型实现人类水平的奖励设计)、Voyager(采用大型语言模型驱动的开放式具身智能体)、VIMA(利用多模态提示实现通用机器人操作能力)和Minedojo(借助互联网规模知识库构建开放式具身智能体)。
从目前已经发布的人形机器人中可以总结出,减速器(谐波减速器或行星减速器)、电机(力矩电机)、控制器、编码器(位置传感器)、力/力矩传感器和轴承是旋转执行器核心零部件。减速器方面,谐波减速器最适合人形机器人旋转执行器,行星减速器具备成本优势,部分方案中对谐波形成替代;无框力矩电机方面,力矩电机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无机械摩擦、精度长久保持。“无框”即没有轴、轴承、外壳、反馈或端盖,只包含定子和转子,其转子为中空结构,方便关节的内部走线。过去已在Cheetah、WALK-MAN等机器人上使用;编码器方面,光编精度更高但工作环境要求高,磁编更适合复杂工况。磁编随着技术进步与精度提升或将更加适合人形机器人。双编码器方案可以同时监控电机和齿轮箱侧的速度和位置,相比单编码器可更高精度控制关节运动轨迹;轴承方面,轴承在机器人的关节连接处、减速器和电机中均有分布。在机器人的旋转关节处通常使用角接触轴承,而在直线关节处通常使用深沟球轴承和四点接触轴承。
1、AI+:全球 AI网站访问量涨跌分化,手机端APP下载量基本稳定
1月全球AI产品(包含Web 跟 APP)榜排名前十的有7家访问量上涨,其中ChatGPT访问量上涨3.94%,New Bing访问量上涨4.04%,国内AI产品榜排名前十的有4家访问量下跌,6家访问量上涨。从手机端AI应用看,11月全球和国内下载量排名前十的APP的下载量大多保持不变。
2、电动车:1月国产新能源销量整体下滑,哪吒、问界表现亮眼,埃安掉队严重,1月锂电材料价格整体下行
1月新能源车销量和动力电池装机环比下滑,充电桩保有量稳步上行。Wind数据显示,1月新能源车销量72.93万辆,环比下降38.78%,同比增速为78.82%,渗透率降至33%;12月动力电池装机32300兆瓦时,同比上升100.20%,环比增速为-32.57%;1月充电桩保有量278.21万个,同比增长51.32%。
1月国产新能源销量整体下跌,环比下降29.46%,哪吒、问界表现亮眼,埃安掉队严重。第一梯队来讲,比亚迪、埃安12月销售量分别为20.15万辆、2.49万辆,环比下降40.77%、45.70%,销量环比降幅明显。第二梯队车企及部分新势力车企1月表现也不理想,理想、蔚来环比下降分别为38.11%、44.18%,小鹏和零跑1月销量环比下降分别为58.99%、34.06%。哪吒和AITO问界表现亮眼,在国产新能源车销量整体下降中逆势增长。1月份,哪吒交付新车约10032辆,同比增长66.73%,环比增长95.37%。AITO问界1月交付32973辆,同比大增141.20%,环比增长34.76%。
2月以来,锂电材料价格整体下行。据Wind数据显示,碳酸二甲酯出厂价为3800元/吨(截至24/3/1),碳酸锂价格为10.25万元/吨(截至24/3/1)。
3、光伏:12月新增装机量同比增速下降,组件出口金额同比降幅扩大,2月光伏上游环节价格涨多跌少
光伏12月新增装机量同比增速下降,组件出口金额同比降幅扩大,2月光伏上游产业链环节价格涨多跌少。根据CEC数据显示,12月我国光伏新增装机数为53.0GW,同比增速达到160.6%,较前月同期增速低24.84个百分点;12月组件出口金额为23.31亿美元,同比降幅由前一月的20.87%扩大至25.43%。2月光伏上游产业链环节价格涨多跌少。截至2024年2月28日当周,硅料价格为65元/KG,周环比持平;单晶182/210硅片价格为2.05/2.80元/片,月环比分别上升2.50%和0.00%。
4、风电:新增装机同比增速回落,公开招标价格总体回落,出口同比由负转正
风电新增装机同比增速回落,公开招标价格总体回落,出口同比由负转正。根据CEC数据显示,12月我国风电新增装机量为34.51GW,同比增速回落;2023年三季度公开招标约14.4GW,同比下降42.9%,风电整机招标价格总体回落,下降至1553元/KW;12月风机出口金额环比增速增加,上行至47.18%;同比增速由负转正,上行至34.68%。
5、绿电:12月太阳能发电同比增速回落,风电发电同比增幅缩小
12月太阳能发电同比增速回落,风电发电同比由负转正。数据显示,12月太阳能发电量环比下行10.41%,同比增速17.24%,较前一月同比增速回落18.17个百分点;11月太阳能利用小时数为98小时,同比上升10小时,环比下行5小时。风电方面,12月风电发电量同比增幅缩小,环比持续为正,同比上升7.36%,环比增加1.26%,11月风力发电利用小时数为213小时,同比增加22小时,环比增加62小时。
6、储能:2023年第三季度我国电化学储能装机量高增,同比增长279.5%
储能规模不断提升。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我国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25.05GW,同比高增279.5%,抽水蓄能累计装机49GW。
7、新型电力系统&氢能:电网和电源建设稳步开展,燃料电池车月销量上行
电网和电源建设稳步开展,燃料电池汽车销量累计同比上行。根据Wind数据,1-12月电网建设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长5.4%,同比增速较前一月下行;1-12月电源建设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长30.1%,同比增速较前一月下行;12月燃料电池车销量1512辆,相较于11月的647辆月销量环比大增133.69%,1-12月销量累计同比上行至60.4%。
8、半导体:11月我国半导体销量同比由负转正,12月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增长34%
11月我国半导体销量同比由负转正,12月手机出货量同比减少0.01%,12月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增长34%。11月我国半导体销售量达到144.6亿美元,同比增长7.6%;12月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三个月平均滚动同比跌幅0.01%,环比同样减少;12月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增长34%,环比持续增长。
9、工业自动化:12月我国金属切削机床同比增幅回落,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由负转正
12月我国金属切削机床同比增幅回落,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由负转正。12月我国金属切削机床产量为5.92万台,同比增幅为11.69%,较前一月增速回落18.74个百分点;工业机器人产量有所回升,同比增加3.76%,环比增加15.48%。
另外,11月日本切削机床订单同比降幅由前一月的16.87%收窄至13.62%,工业机器人订单同比降幅由前一月26.73%扩大至43.81%。
10、白酒:1月茅五泸高端白酒价格均值同比有所下降,酒类线上销售均价环比由负转正
1月茅五泸高端白酒价格均值同比有所下降,酒类线上销售均价环比由负转正。1月茅五泸高端白酒价格均值同比下降-10.3%。酒品大类来看,1月酒类线上销售均价上升至376.52元/件,环比上升11.2%,线上销售金额同比下降3.7%。
(1)人工智能——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人工智能专题推进会,扎实推动AI赋能产业焕新
2月19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AI赋能 产业焕新”中央企业人工智能专题推进会。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在会上讲话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人工智能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中央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实现更好发展、发挥更大作用。会议强调,中央企业要把发展人工智能放在全局工作中统筹谋划,深入推进产业焕新,加快布局和发展人工智能产业。要夯实发展基础底座,把主要资源集中投入到最需要、最有优势的领域,加快建设一批智能算力中心,进一步深化开放合作,更好发挥跨央企协同创新平台作用。开展AI+专项行动,强化需求牵引,加快重点行业赋能,构建一批产业多模态优质数据集,打造从基础设施、算法工具、智能平台到解决方案的大模型赋能产业生态。
(2)人工智能——谷歌发布开源AI大模型Gemma
根据财联社2月22日报道,当地时间2月21日,科技巨头谷歌发布了新一代开源模型“Gemma”,公司称其是轻量级中“最先进的”开放模型系列,超越了原本最强的Mistral 7B。目前,Gemma系列有两种权重规模的模型,分别为“Gemma 2B”和“Gemma 7B”,即20亿参数和70亿参数,以满足开发人员的不同需求。谷歌在新闻稿中写道,Gemma 2B和7B与其他开放模型相比,展现出在同等参数规模中最先进的性能,甚至超过了一些更大的模型,这得益于与公司最强的AI模型Gemini共享技术和基础架构。
(3)人工智能——贝佐斯和英伟达将加入OpenAI投资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Figure
根据财联社2月24日报道,据知情人士透露,贝佐斯、英伟达和其他大型科技公司将投资类人机器人初创公司Figure AI ,以期为人工智能寻找新的应用。知情人士说,同样得到OpenAI和微软支持的该公司将在一轮融资中筹集约6.75亿美元,交易前估值约为20亿美元。贝佐斯通过他的公司Explore Investments LLC承诺投资1亿美元。微软将投资9,500万美元,英伟达和一个亚马逊附属的基金将各提供5,000万美元。其他科技公司也参与其中。英特尔的风险投资部门将投入2,500万美元,LG Innotek将提供850万美元。与此同时,三星的投资集团承诺出资500万美元。一度考虑收购Figure的OpenAI将投资500万美元。
(4)人工智能——华为云CTO表示云原生与AI的叠加将引发多维跃进
根据《科创板日报》2月28日报道,在MWC24巴塞罗那大会期间,华为云CTO张宇昕表示,在架构方面,云原生与AI的叠加将引发从“以CPU为中心的主从架构”向“多元算力对等架构”跃迁;在算力方面,从“通用算力”向“澎湃AI算力”跃迁;在存储方面,从“数据湖存储”向 “AI-Native智算存储”跃迁;在数智融合方面,从“Data+AI”向“Data for AI/AI for Data全面数智融合”跃迁;在应用开发方面,从“全码、低码、零码开发”向“AI辅助开发、自主开发”跃迁;在媒体技术方面,从拍摄到“计算”、从制作到“生成”跃迁;在安全体系方面,从“网络与信息安全”走向“零信任、合规、隐私保护、伦理遵循、非歧视”等前沿理念跃迁。
(5)英伟达——英伟达第四财季收入和第一财季收入指引均高于预期
美国时间周三盘后,英伟达公布了截至2024年1月28日的2024财年第四财季财报。财报显示,英伟达第四财季收入221亿美元,分析师预期204.1亿美元;第四财季数据中心收入184亿美元,分析师预期172.1亿美元;第四财季汽车业务收入2.81亿美元,分析师预期2.721亿美元;第四财季游戏业务收入29亿美元,分析师预期27.2亿美元;第四财季调整后毛利润率76.7%,分析师预期75.4%;预计第一财季收入240亿美元,上下不超过2%,分析师预期为219亿美元。
(1)半导体芯片——成功拿下微软订单,英特尔芯片代工业务取得重大胜利
根据财联社2月22日报道,英特尔成功吸引了微软作为芯片代工业务客户,标志着该公司在扭亏方面取得的一个关键胜利 。微软和英特尔在周三的一个活动上表示,微软计划使用英特尔的18A制造技术生产自研芯片。它们没有透露具体是什么产品,但微软最近宣布两款自研芯片计划,一种是计算机处理器,一种是人工智能加速器。英特尔一直寻求证明自己在晶圆代工市场上的竞争实力。代工芯片业务对于这家半导体先驱来说是一个重大转型。近期,英特尔正在努力追赶台积电等业内领军企业。与此同时,微软也在寻求确保稳定的半导体供应,从而为自身的数据中心运营提供动力,特别是在人工智能需求增长的情况下。自研芯片还能让微软根据自己的具体需求对产品进行微调。
根据财联社2月19日报道,拜登政府2月19日宣布,将向半导体公司格芯(GlobalFoundries)提供15亿美元的补贴,以扩大其在纽约和佛蒙特州的生产项目。这也是美国《芯片法案》的第三笔补贴,该法案将提供527亿美元用于补贴美国芯片行业,以振兴美国的芯片制造业,并推进先进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3)半导体芯片——美国向SK Siltron CSS提供5.44亿美元贷款支持半导体晶片
根据财联社2月22日报道,美国能源部贷款项目办公室(LPO)2月22日宣布有条件地向韩国半导体晶圆制造商SK Siltron美国子公司SK Siltron CSS提供5.44亿美元贷款,用于扩大美国电动汽车电子设备用高品质碳化硅(SiC)晶片的生产。该项目在建设阶段预计将创造200个建筑工作岗位,在位于密歇根州的SK Siltron CSS工厂全面投产后,预计将创造200个运营工作岗位。
(4)半导体芯片——韩美两国呼吁合作半导体等尖端业务
根据财联社2月27日报道,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长官安德根27日同美国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举行电话磋商,呼吁美方继续在涉《通胀削减法案》(IRA)和涉《芯片与科学法案》补贴等经贸热点问题上予以合作。安德根表示,韩美两国关系已发展成尖端产业和技术同盟,合作范围覆盖半导体、尖端产业、关键矿产供应链、技术安全等。韩美经贸部门将继续为加强双边合作发挥关键带头作用。他还呼吁美方就涉IRA的税收抵免和敏感外国实体(FEOC),以及芯片法案补贴等问题予以合作。
(5)半导体芯片——奥特曼再回应7万亿美元半导体计划
根据财联社2月22日报道,奥特曼被曝出正从中东地区筹集总计高达7万亿美元的资金,以支持OpenAI的一项半导体计划,并与英伟达展开竞争。奥特曼称:“这将需要全球大量的投入,超出我们的想象。我们现在还没有一个具体数字”。他还强调了过去一年加快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性。他认为人工智能的进步将为人类带来更美好的未来,不过奥特曼也承认,在前进的过程中会有不利的一面。
(1)人工智能、智能驾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攻关制定人工智能安全、驾驶辅助系统等关键环节技术标准
根据财联社1月31日报道,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质量发展局局长刘三江在发布会上表示,将实施一批标准稳链重大标志性项目,更好发挥标准在产业稳链中的作用。聚焦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北斗规模应用等重要产业链,攻关制定人工智能安全、驾驶辅助系统等关键环节技术标准,加快推动自主技术向自主标准转化,构建与产业链相适配的标准体系。
(2) 新能源汽车——小米汽车计划2月量产,预计7月可月产万辆
根据36氪1月31日报道,小米汽车首款车SU7将于2月中下旬正式进入SOP(Start of Production)阶段,启动批量生产。据悉,SOP后首月,即3月产量计划在2000辆左右,并且有望在2024年中完成产能爬坡,7月产量可达万辆以上。对车企而言,SOP是无比折磨但又令人兴奋的节点。在SOP之前,研发部门需要完成近乎所有研发与验证测试工作,保证整车运行的功能性与安全性;同时,还需解决供应链问题,让符合标准的零部件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出现在生产车间。SOP意味着,本批次开始,小米工厂下线的车辆已经可以投放市场,交付用户使用。
(3) 新能源汽车——特斯拉宣布Model Y升级:搭载HW4.0硬件 售价仍25.89万元起
根据财联社2月1日报道,特斯拉官方宣布Model Y升级。性能上,Model Y全系配备全新一代自动辅助驾驶硬件(HW4.0)。在售价方面,特斯拉中国官网显示,Model Y车型依然保持原价。Model Y后轮驱动版25.89万元起、Model Y长续航版29.99万元起、Model Y高性能版售价36.39万元起。
(4)智能汽车——华为推送覆盖全国的高阶智驾目前仅限问界车型
根据财联社2月2日报道,华为鸿蒙智行2日宣布问界车型系统升级,正式在全国范围内推送不依赖高精地图的城区智能辅助驾驶。据官方介绍,该智驾功能覆盖全国的高速、高架、快速路,适用范围包括大小城市和乡镇城区,可用路段高达99%。完成升级后,车辆可及时避让异形障碍物和斑马线上行人,能够应对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的道路。
(5)智能汽车——吉利:一箭11星成功入轨 赋能旗下车型自动驾驶及智能网联服务
根据财联社2月3日报道,吉利方面宣布,包含“吉利银河号”在内的11颗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并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此次发射将赋能吉利旗下车型自动驾驶及智能网联服务。据悉,吉利自研卫星通信技术将首次在吉利银河系列的车型上应用,吉利银河E8也成为率先搭载双向卫星通信技术的车型,在无地面网络覆盖或地面网络受损的情况下,用户可通过车机收发卫星消息,实现安全出行“永不失联”。
(6)智能驾驶——小鹏汽车:累计智驾总里程是去年春运同期的2.71倍
根据财联社2月17日报道,小鹏汽车官方微博发布消息,自春运开始至2月16日,小鹏车主累计智驾总里程超372万公里,是去年春运同期的2.71倍。
(7)智能驾驶——Alphabet旗下自动驾驶公司Waymo首次发布召回信息,将更新自动驾驶软件
根据财联社2月15日报道,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披露,由于12月20日之前发布的自动驾驶系统(ADS)可能无法准确预测被牵引车辆的移动,Alphabet旗下自动驾驶汽车公司Waymo将召回444辆汽车,以更新其自动驾驶系统软件。
(8)智能汽车——华为余承东开问界 M9 回深圳,称全程 1314 公里无接管
根据IT之家2月13日报道,2 月 12 日晚,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董事长余承东发朋友圈表示开问界 M9 回深圳,1314 公里全程智能驾驶无接管、零接管。期间还因为手长时间离开方向盘,被罚了一次三分钟不允许使用,后又被罚了一次导致智能驾驶无法使用。
(9)新能源汽车——特斯拉上调德国Model Y价格
根据财联社2月13日报道,特斯拉将德国Model Y后驱版价格从42990欧元上调至44990欧元,长续航版价格从49990欧元上调至52490欧元,高性能版价格从55990欧元上调至58490欧元。
(10)智能汽车——东风旗下猛士科技与华为达成战略合作
根据财联社2月22日报道,据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官微消息,东风旗下猛士科技与华为近日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合力推动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商业化落地。
(11) 智能汽车——长安汽车:与华为合作事项正按计划顺利推进中
根据财联社2月22日报道,长安汽车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2023年,长安汽车与华为在深圳签署《投资合作备忘录》。根据备忘录,华为拟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的核心技术和资源整合至新公司,长安汽车及关联方将有意投资该公司,并与华为共同支持该公司的未来发展。本次合作事项正按计划顺利推进中。2024年长安汽车将在东南亚市场导入阿维塔11、Lumin、CD701等7款以上新能源产品,完成530个以上的渠道触点建设;在欧洲市场,将相继导入阿维塔11、深蓝S7、C327等新能源产品5款以上;并加快进入澳新、南非、以色列等空白市场。
(12) 新能源汽车——小米汽车:最快二季度交付 有可能在海外上市
根据新浪财经2月26日报道,卢伟冰在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小米汽车耗资100亿美元(当前约721亿元人民币)开发小米SU7,覆盖入门级到豪华级,小米已经为这款车型考虑了多个价位点。卢伟冰表示,小米将“很快”揭晓其定价,并表示国内交付最快将于第二季度开始。此外,卢伟冰拒绝透露小米汽车在海外上市的具体时间表,但表示通常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
(13) 新能源汽车——理想汽车预计一季度收入总额312.5-321.9亿元,同比增长66.3-71.3%
2月26日,理想汽车发布财报显示,2023年第四季度营收417.3亿元,上年同期176.5亿元,同比增加136.4%。理想汽车第四季度归属股东的调整后净利润44.9亿元人民币。预计2024年第一季度营收312.5亿元人民币至321.9亿元人民币,市场预估363.7亿元;预计第一季度交付量100000至103000辆,市场预估116604辆,同比增长90.2-95.9%。
(14) 新能源汽车——苹果取消探索十年之久的电动汽车项目,将团队转向生成式AI
根据财联社2月28日报道,知情人士透露,苹果取消电动汽车项目,将团队转向生成式人工智能,公司正逐步结束长达十年之久的电动汽车探索计划。苹果周二在内部披露这一消息,令参与该项目的近2000名员工感到意外,首席运营官Jeff Williams和负责这项工作的副总裁Kevin Lynch共同做出了这一决定。两位高管告诉员工,该项目将开始逐步结束,负责汽车的团队中的许多员工将被转移到执行官John Giannandrea领导的人工智能部门,这些员工将专注于生成式人工智能项目,这是公司越来越关键的优先事项。苹果汽车团队还拥有数百名硬件工程师和汽车设计师,他们有可能申请其他Apple团队的工作。
(15)智能驾驶——智己汽车新款L7上市,售价29.99万元-41.99万元
根据《科创板日报》2月25日报道,智己汽车新款L7上市,售价29.99万元-41.99万元 ,全系标配双激光雷达+英伟达Orin X芯片。据了解,其城市NOA通勤模式先行版,将于第一季度开启全国范围公测,通勤模式进阶版将于年内覆盖全国100座城市。
(16)智能驾驶——比亚迪开年组织变阵:整合智驾和智舱、成立海外产品研究院
根据36氪2月26日报道,2024年春节后开工第一周,比亚迪两大研发中心规划院和工程院就迎来新一轮组织变阵。多位知情人士透露,比亚迪规划院的智能网联中心与智能驾驶中心将整合,共同成立智能化技术研究院,原智能网联中心主任刘柯和智能驾驶研发中心主任韩冰,均纳入其中。这意味着比亚迪的智舱业务和智驾业务将在不同层面实现联动,知情人士称,“智能化技术研究院中,产品管理中心已经横跨智驾和座舱业务,其他部门仍是智驾开发中心和座舱开发中心的子部门,保持着独立。”
(17)智能驾驶——比亚迪汉荣耀版起售价不到17万,唐荣耀版起售价不到18万
根据财联社2月28日报道,比亚迪于2月28日宣布推出全新汉、唐车型,起售价较在售车型大幅下降。其中,比亚迪汉DM-i荣耀版售价16.98万元起,汉EV荣耀版17.98万元起售,唐DM-i荣耀版17.98万元起售,同时也有售价25.98万元的2024款汉DM-p战神版。并且汉EV荣耀版顶配车型会是王朝网首款搭载“天神之眼”智能驾驶系统的车型。
(18)充电桩——我国今年计划新增公路服务区充电桩3000个
根据财联社2月29日报道,交通运输部副部长王刚在29日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介绍,交通运输部今年计划新增公路服务区充电桩3000个、充电停车位5000个,鼓励在服务区建设超快充、大功率充电设施。
(19)智能驾驶——北京亦庄与大兴国际机场实现自动驾驶接驳,为全球首个
根据《科创板日报》28日报道,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为百度、小马智行、AutoX安途和文远知行颁发高速道路载人示范应用通知书,这4家企业旗下智能网联乘用车获准,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之间开展载人接驳。这标志着世界首个首都城市机场自动驾驶接驳载人示范场景正式开放。
(20)新能源汽车——理想汽车2月共交付新车20251辆 同比增长21.8%
根据财联社3月1日报道,理想汽车2月共交付新车20251辆,同比增长21.8%。自交付以来,理想汽车累计交付量达到684780辆。理想汽车董事长兼CEO李想表示,随着新车型的发布和交付,目标是3月恢复到月交付五万辆的水平。理想MEGA和2024款理想L系列车型,将在今天下午举行的理想汽车2024春季发布会上正式发布。
(21)新能源汽车——理想汽车:未来几年至少投资60亿元建设5C超充站
根据财联社3月1日报道,理想汽车2024年春季发布会召开。活动现场,理想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李想透露道,未来几年,理想汽车至少投入60亿元人民币,建设超过5000个直营的5C超充站,让理想5C超充站可以覆盖全国95%的高速和重要国道,采用加盟模式的城市充电站也会在2024年大规模落地。
(22)新能源汽车——工信部:2024年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分别增长85.3%和78.8%
2月22日,工信部数据显示,2024年1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41万辆和243.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1.2%和47.9%。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8.7万辆和72.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5.3%和78.8%;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29.9%。1月,汽车整车出口44.3万辆,同比增长47.4%。新能源汽车出口10.1万辆,同比增长21.7%。
(23)新能源汽车——赛力斯:2月赛力斯汽车销量同比增长700.63%
3月1日,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1127.SH以下简称“赛力斯”)发布2月产销快报。数据显示,2月赛力斯新能源汽车销量达30257辆,同比增长360.04%;2024年1-2月赛力斯新能源汽车销量累计67095辆,同比增长485.37%。其中,赛力斯汽车销量28062辆,同比增长700.63%。2月26日,AITO问界M9已正式启动全国规模交付。2024年,赛力斯汽车服务全面进阶。通过践行CARE关爱服务战略,贯穿销售、交付及售后全链路场景,渠道网络也持续布局,在全国220个城市,已拥有700余家体验中心和200多家用户中心,为用户带来更优质的产品与服务体验。
(1)资本市场政策——央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
根据财联社2月8日报道,央行发布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合理把握债券与信贷两个最大融资市场的关系,准确把握货币信贷供需规律和新特点,引导信贷合理增长、均衡投放,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加强政策协调配合,有效支持促消费、稳投资、扩内需,保持物价在合理水平。持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形成机制,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支持采取债务重组等方式盘活信贷存量,提升存量贷款使用效率。坚持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抓好金融支持民营经济25条举措落实,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的金融支持力度。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综合施策、稳定预期,防范汇率超调风险,防止形成单边一致性预期并自我强化,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持续有效防范化解中小金融机构、地方债务、房地产等重点领域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2)新质生产力——国务院国资委:要牢牢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重大任务 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
根据财联社2月7日报道,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召开扩大会议。会议认为,要深刻领会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切实扛起国家重要战略科技力量责任,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全面融入国家创新体系,主动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坚决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要牢牢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重大任务,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抢占新领域新赛道,加快发展方式转型创新,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着力构建与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打通堵点卡点,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有力支撑。
(3)新质生产力——北京:着力构建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厚植新质生产力产业根基
根据财联社2月1日报道,北京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会议强调,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征、基本内涵和核心标志,坚持用以指导首都高质量发展实践。着力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以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着力构建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厚植新质生产力的产业根基。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擦亮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4)新质生产力——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
根据财联社2月1日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1月31日下午就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必须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等战略任务落实到位,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打牢基础。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5)新质生产力——国资央企今年将加快布局培育新质生产力
根据新华社北京2月2日报道,国务院国资委近期部署2024年投资工作,推动国资央企聚焦主责主业、发展实体经济,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优化投资布局结构,其中加快布局培育新质生产力是着力重点之一。
(6)新质生产力——福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助力民企转型升级
根据新华网2月7日报道,2月6日,福建省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推进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五场——助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专场在福州召开。新闻发布会上,省发改委、科技厅、工信厅、财政厅、自然资源厅等部门有关负责人就如何持续推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引领带动我省新质生产力培育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介绍情况并答记者问。
(7)数字经济——四部门:培育高水平复合型数字人才,支撑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
根据新华社2月22日报道,近日,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2024年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工作要点》。《工作要点》部署了6个方面17项重点任务。一是培育高水平复合型数字人才,包括全面提升师生数字素养与技能、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数字化履职能力、培育高水平数字工匠、培育乡村数字人才、壮大行业数字人才队伍。二是加快弥合数字鸿沟,包括建设数字无障碍环境、提供普惠包容的公益服务。三是支撑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包括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扩展数字消费需求空间。四是拓展智慧便捷的数字生活场景,包括推动数字公共服务普惠高效、提升重点生活领域数字化水平。五是打造积极健康有序的网络空间,包括营造共建共享社会氛围、构建数字法治道德规范、维护安全有序数字环境。六是强化支撑保障和协调联动,包括完善协同支撑体系、加大优质数字资源供给、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
(8)数字经济——重点发展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量子信息、机器人等未来产业
根据财联社2月19日报道,2月19日上午,2024年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召开,对各方面工作再动员、再部署。市委书记尹力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要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领先优势。落实好基础研究领先行动,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重点发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量子信息、机器人等未来产业。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加快建设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深化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营造一流创新生态。推进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加快培育金融科技、绿色金融等新增长点,支持北交所做大做强。激发信息服务业更多新动能,形成多点开花局面。推动制造业重点项目尽早稳产达产,形成更多贡献。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中关村含金量。
(9)数字经济——广东:发展新质生产力还要快马加鞭 关键是"以新提质"
根据财联社2月18日报道,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2月18日在深圳召开。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在讲话中指出,广东发展新质生产力势头良好。向空天探索,"鲲龙"AG600研制成功,大疆无人机畅销全球,量子通信、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如火如荼;向深海挺进,冷泉生态系统、大洋钻探船、深海科考中心加快建设,深海开发能力大幅提升;向微观进军,散裂中子源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发展提供了新工具,微生物研究找到了新的热量来源、蛋白来源;向虚拟空间拓展,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竞相发展,数字经济方兴未艾。在这件事上,广东还要快马加鞭,关键是"以新提质",用科技改造现有生产力、催生新质生产力。
(10)数据要素——银联商务“全景智图”全新升级 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根据新华网2月7日报道,当前数据逐渐成为经济活动中关键生产要素,也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随着国家数据局等17个部门联合印发《“数据要素x”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数据要素潜能进一步激活,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
(11)数字经济——华为云发布全球业务Boosting2.0解决方案,主要面向中国出海企业
根据财联社2月28日报道,华为云2月27日在“中企出海论坛”上发布全球业务Boosting2.0解决方案,该方案主要面向中国出海企业。华为云全球Marketing与销售服务总裁石冀琳表示,数字经济和智能技术正在全球催生新一轮的智能革命。目前华为云相关业务已覆盖全球170个国家和地区的30个地理区域和85个可用区。
(12)数字经济——龚正为新一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及首批促进外商投资全球伙伴颁证
根据财联社2月27日报道,第38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促进外商投资全球伙伴颁证暨外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今天(27日)举行。上海市市长龚正为新认定的34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7家外资研发中心、首批10家促进外商投资全球伙伴颁证,并见证63个新设和增资外资项目集中签约。此次新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外资研发中心,来自上海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包括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行业领军企业。此次签约的63个外资项目,投资总额约64.7亿美元,聚焦上海重点产业体系,涉及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汽车等重点产业和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新赛道,5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有26个。投资企业能级较高,9个项目来自世界500强企业。
(13)数字经济——中衡设计:拟入伙苏州元创紫御股权投资合伙企业
根据财联社2月26日报道,中衡设计公告,公司拟以自筹资金与元创私募基金管理(苏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元创基金”)、江苏吴中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吴中”)、苏州新建元城市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建元城发”)通过有限合伙制的方式成立股权投资基金“苏州元创紫御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元创紫御”、“股权投资基金”),共同签署《苏州元创紫御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合伙协议》(以下简称“合伙协议”),直接或间接地在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数字经济等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和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基建领域开展相关股权投资,实现投资增值。本合伙企业认缴出资总额36,000万元,其中中衡设计作为有限合伙人以货币资金认缴出资额14,396.40万元,出资比例39.99%。
(14)数字经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等在超大容量超分辨三维光存储研究中取得突破
根据财联社2月22日报道,据上海市科技委员会22日消息,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与上海理工大学等合作,在超大容量超分辨三维光存储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该团队利用国际首创的双光束调控聚集诱导发光超分辨光存储技术,实验上首次在信息写入和读出均突破了衍射极限的限制,实现了点尺寸为54nm、道间距为70nm的超分辨数据存储,并完成了100层的多层记录,单盘等效容量达Pb量级,对于我国在信息存储领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月22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Nature)上。
(15)新质生产力——第二十一届中国企业发展论坛开年首题立定“新质生产力” 政企学研齐聚一堂跨界研讨
根据新华网2月6日报道,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指导,《中国企业报》集团、中国企业发展论坛组委会主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企业发展论坛暨“2023年度中国企业影响力十件大事”系列发布仪式,2月3日在京举办。围绕“催动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论坛主题,来自全国的企业家、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以及媒体代表,就“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形成和建设路径,展开研讨。
(16)新质生产力——国家开发银行:服务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 助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根据新华网2月16日报道,国家开发银行发挥中长期融资优势,围绕服务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2023年发放先进制造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5518亿元,重点支持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发展,助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17)新质生产力——广东:发展新质生产力还要快马加鞭 关键是"以新提质"
根据财联社2月18日报道,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2月18日在深圳召开。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在讲话中指出,广东发展新质生产力势头良好。向空天探索,"鲲龙"AG600研制成功,大疆无人机畅销全球,量子通信、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如火如荼;向深海挺进,冷泉生态系统、大洋钻探船、深海科考中心加快建设,深海开发能力大幅提升;向微观进军,散裂中子源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发展提供了新工具,微生物研究找到了新的热量来源、蛋白来源;向虚拟空间拓展,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竞相发展,数字经济方兴未艾。在这件事上,广东还要快马加鞭,关键是"以新提质",用科技改造现有生产力、催生新质生产力。
(18)新质生产力——上海:持续强化信息化的支撑和引领 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根据财联社2月20日报道,上海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今天(2月20日)下午举行会议。会议指出,要持续强化信息化的支撑和引领,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让信息化数字化更好赋能现代化。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加快创新企业孵化培育。深化区块链技术应用,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以行业龙头企业为带动的各类数据上链和标准对接。以重大场景为牵引,加快完善数据跨境流通机制。要持续筑牢网络和数据安全屏障,让网络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得到系统提升。全面构筑安全防御体系,持续提升重大风险化解能力,加快形成网络大安全工作格局。要旗帜鲜明坚持党管互联网,把党对网信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到实处,共同努力把全市网信事业发展得更好。
(19)新质生产力——“长春新区新春第一会”:聚力双城主战场 厚植新质生产力 全面谱写长春新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根据新华网2月23日报道,2月23日是元宵佳节的前一天,长春新区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以“新春第一会”号召和动员全区上下、社会各界同向发力、同频共振,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奋进姿态,聚力“双城”建设主战场,厚植新质生产力,全面谱写长春新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数字经济——北京:在自动驾驶、医疗和大模型训练领域探索沙盒监管机制
根据财联社2月1日报道,2024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清单发布,其中提到,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更好赋能首都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北京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推动北京“数据二十条”加快实施。推动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建设走深走实,开展数据资产入表、数据跨境便利化服务、数据司法保护等综合改革试点。在自动驾驶、医疗和大模型训练领域探索沙盒监管机制。支持中央企业、市属国有企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以及其他有条件的企业和单位,在京成立数据集团、数据公司或数据研究院。推动智能和超级算力中心、数据训练基地、国家区块链枢纽节点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形成数据产业集聚。探索完善数据交易规范,推动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提升数据交易系统等可信基础设施的支撑能力,面向全国布局数据交易业务,快速突破50亿元交易规模。
(21)数字经济——北京经信局姜广智:推动建立北数所“卫星数据交易专区”
根据新京报贝壳财经2月3日报道,2月3日,在北京商业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市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主任姜广智表示,以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为契机,推动空天信息规模化应用,探索卫星数据交易等相关政策。推动建立北数所“卫星数据交易专区”,开展数据资产入表试点,促进卫星数据资产化与流通。
(22)数字经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信息通信技术发展部门负责人会议召开
根据财联社2月3日报道,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信息通信技术发展部门负责人会议2月1日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赵志国率团出席会议并作主旨发言。赵志国表示,中方愿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一道,共商共建共享,加强战略、规划、政策、标准对接协调,共推数字产业化发展。协力推动创新,推广应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共促产业数字化转型。增进规则共识,支持数字技术、产品和服务国际标准制定和推广,着力保障网络环境安全,共议数字经济治理。
(23)数据要素——上海浦东:将在培育数据要素市场等方面出台新一批法规和管理措施
根据财联社2月6日报道,上海市浦东新区常务副区长、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杨朝在2月6日举行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此次发布的《上海市落实<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浦东新区将全力抓好落实。推进更好发挥法治保障的独特优势。前期,在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和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已制定出台浦东新区法规18部、管理措施22部,有力支撑了浦东引领区建设。下一步,浦东新区将立足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实践需要,在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促进资产管理中心建设等方面出台新一批浦东新区法规和管理措施,为制度型开放提供完善的法治保障。
(24)数据要素——江西:激活数据要素潜能 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根据新华网南昌2月2日报道,2月1日,由江西省司法厅主办的全链路合规公证模式数据资产入表应用成果推介会举行。来自共青城市、江西省法学会数据法学研究会、南昌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上饶银行、赣州银行、江西财经大学数据法律研究院、浙江大学南昌研究院、天枢数链(浙江)科技有限公司、江西凌科安时律师事务所、普华永道商务咨询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代表参会,共同见证数据资产入表的重要突破。
(25)数据要素——重庆数据要素产业集聚区启动建设
根据新华网2月6日报道,2月5日,重庆数据要素产业集聚区建设在长寿区启动,西部数据交易中心(长寿专区)正式挂牌,将整合火石创造、吉利汽车等产业数据服务商资源,建设西部数据交易中心数据资产化专区。
(26)数据要素——南京玄武打造“全球数字服务商”集聚区 探路“数据要素×”
根据新华网2月6日报道,近日金拱门在国内唯一IT战略研发中心——金拱门数科签约落户南京玄武区徐庄高新区。企业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物联网等技术,持续为麦当劳中国提供包括互联网运营产品、营销工具、餐厅开店工具、效率诊断工具在内的本土化餐饮新零售解决方案。
(27)数据要素——建设银行发放首笔“数易贷”数据资产质押贷款
根据财联社2月24日报道,近日,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与上海数据交易所合作,成功发放首笔基于上海数交所推出的数据资产信贷服务产品“数易贷”的数据资产质押贷款。“数易贷”是由上海数交所主导,并联合多家银行共同推出的数据资产信贷服务产品。建行上海分行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这笔基于“数易贷”服务的首单,实现了数据资产“确权-评估-质押-贷款”全流程贯通,是建行上海分行在数据要素金融化领域“零的突破”,开创了建行系统内及当地国有行基于可信数据资产凭证(DCB)进行数据资产质押融资的先例。
(1)光伏——工信部:光伏产业大概率继续深化调整,将加强产业规划指导
2月28日,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处长金磊在“光伏行业2023年发展回顾与2024年形势展望研讨会”上表示,目前,光伏产业正在出现阶段性、周期性的调整。2024年,产业大概率将继续深化调整态势,部分落后产能和竞争力不足的产品或将逐渐淘汰,具有技术优势的产能将更具竞争优势。下一步,工信部将加强产业规划引导。修订、发布新版的规范条件,提高各项指标要求,同时深入实施《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促进产业的稳中有序发展。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新能源处处长邢翼腾表示,有关方面正全力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国家能源局也在组织研究修订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管理办法,将进一步促进分布式光伏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财联社2月29日报道,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和第一太阳能欧洲技术中心科学家携手,研制出一款新型铜铟镓硒(CIGS)太阳能电池,其能源转换效率高达23.64%,创下同类太阳能电池能效新纪录。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能源》杂志。
(3)光伏——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落后产能出清将加快 探索制定光伏价格指数
根据财联社2月28日电,由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主办的“光伏行业2023年发展回顾与2024年形势展望研讨会”在北京举办,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链价格下降明显。就此问题,王勃华表示,行业面临严峻的供需形势。由于行业此前大幅扩产,伴随产能大幅提升与供应量增加,部分企业出现恐慌性降价。行业洗牌和分化已经开始,优胜劣汰正加速进行,落后产能出清将会加快。
(4)光伏——工信部:2023年全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再创新高
2月28日,工信部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光伏产业技术加快迭代升级,行业应用加快融合创新,产业规模实现进一步增长。根据光伏行业规范公告企业信息和行业协会测算,全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再创新高。多晶硅环节,1—12月,全国产量超过143万吨,同比增长66.9%。硅片环节,1—12月,全国产量超过622GW,同比增长67.5%,产品出口70.3GW,同比增长超过93.6%。电池环节,1—12月,全国晶硅电池产量超过545GW,同比增长64.9%;产品出口39.3GW,同比增长65.5%。组件环节,1—12月,全国晶硅组件产量超过499GW,同比增长69.3%;产品出口211.7GW,同比增长37.9%。全年主要光伏产品价格出现明显下降,出口总体呈现“量增价减”态势。1—12月,多晶硅、组件产品价格降幅均超过50%。
(5)光伏——国家能源局公布2023年光伏发电建设情况
2月28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3年光伏发电建设运行情况,2023年新增并网容量21630万千瓦,其中集中式光伏电站12001.4万千瓦,分布式光伏9628.6万千瓦;而分布式光伏中户用光伏装机达到4348.3万千瓦。2023年光伏新增装机容量排名前十的省份包括河北、云南、新疆、山东、江苏、河南、湖北、甘肃、安徽、广东,前三的省份分别是河北(15.6GW)、云南(15.1GW)、新疆(14.3GW)。
(6)风电——亚马逊与Engie签署可再生能源供电协议
根据《科创板日报》1月30日报道,亚马逊宣布与法国能源集团Engie签署了一份企业购电协议(CPPA),将其在英国风电开发商Ocean Winds的Moray West海上风电场的输出份额增加到473兆瓦,该风电场将于今年晚些时候投入运营。Ocean Winds是EDP Renewables与Engie各占一半股份的合资企业,专门从事海上风电业务。
(7)光伏——我国科研团队刷新大面积全钙钛矿光伏组件光电转化效率世界纪录
根据《科创板日报》2月24日报道,从南京大学获悉,该校谭海仁教授课题组研制的大面积全钙钛矿光伏组件取得新突破,经国际权威第三方机构测试,其稳态光电转化效率达24.5%,刷新此类组件的世界纪录,也为后续产业化发展打下技术基础。相关论文2月23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
(8)光伏——阿特斯:拟投资96.3亿元建设涟水光伏新能源产业园项目
根据《科创板日报》26日报道,阿特斯公告,为快速提升公司N型先进产能规模及产品竞争力,公司计划在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优先推进光伏新能源产业园布局,投资标的为淮安阿特斯新能源有限公司年产14GW切片+14GW电池+14GW组件新能源产业园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为96.3亿元(含配套流动资金),分三期建设。预期2024年3月土建设备进场,安装调试完成后快速形成产能,投资回收期为3.15年(不含建设期)。
(9)光伏——爱旭股份:投资99.78亿元建设年产10GW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及组件项目
根据财联社2月25日报道,爱旭股份公告,公司拟投资建设济南一期年产10GW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及组件项目。该项目为公司于2023年4月与济南市政府签订的《爱旭太阳能高效电池组件项目战略合作协议》中的首期项目。该项目预计总投资金额99.78亿元,达到并超过了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50%。该项目建设期约15个月,计划于2024年一季度开工,预计于2025年上半年投产。项目全面达产后,将新增全球领先的10GW N型ABC高效太阳能电池及10GW组件产能。
(10)风电——三一重能:2023年度净利润20.03亿元 同比增长21.55%
根据财联社2月25日报道,三一重能发布业绩快报,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49.47亿元,同比增长21.28%;净利润20.03亿元,同比增长21.55%。报告期内,风电行业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装机量持续增长,但同时风电市场竞争持续加剧,风电产品招标价格下降。公司积极推进国内市场与客户开拓、战略供应合作关系深化、全面挖掘降本、国际业务开拓等举措,公司竞争能力持续提升,业绩实现良好增长。
(1)储能、新型电力系统——两部门:关于加强电网调峰储能和智能化调度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
2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强电网调峰储能和智能化调度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健全新型配电网调度运行机制。推动配电网调度控制技术升级,实现动态感知、精准控制,推动主网和配网协同运行,提升灵活互动调节能力。建立配电网层面源网荷储协同调控机制,支撑分布式新能源和用户侧储能、电动汽车等可调节资源并网接入,提升配电网资源配置能力和新能源就地消纳水平,保障电网安全运行。到2027年,我国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显著提升,抽水蓄能电站投运规模达到8000万千瓦以上,需求侧响应能力达到最大负荷的5%以上,保障新型储能市场化发展的政策体系基本建成,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智能化调度体系逐步形成,支撑全国新能源发电量占比达到20%以上、新能源利用率保持在合理水平。
(2)新型电力系统——浙江:建立电网侧储能示范项目奖补机制 2024年新增新型储能150万千瓦
根据财联社2月18日报道,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2024年浙江省扩大有效投资政策的通知。其中提出,加快清洁能源和新型电力基础建设。支持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新增风光800万千瓦以上,以竞争性配置方式推动省管海域风电“应开尽开”,加大深远海风电示范试点力度,实施各类“光伏+”行动,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利用存量农业设施大棚、即可恢复用地等,实施“共富光伏农业提升工程”。制定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指导意见,打造标志性成果20项以上。出台充电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办法,落实国家、省级奖补资金和用电峰谷时段优化、价格浮动政策,重点支持乡村公共充电设施建设运营,新增公共充电设施20000根以上。建立电网侧储能示范项目奖补机制,出台新型储能管理办法和用户侧储能建设导则,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新增新型储能150万千瓦。
(3)核电——美国众议院通过《原子能发展法案》,加快先进核反应堆部署
根据《科创板日报》报道,当地时间2月28日,美国众议院通过《原子能发展法案》,加快先进核反应堆部署。南卡罗来纳州共和党众议员Jeff Duncan表示,这项法案将是“美国核能政策最重大的更新”。《聚变能源法案》是《原子能发展法案》的一部分,其中提出,核管制委员会将颁布一个独特的监管框架,为商业核聚变装置颁发许可证,以简化商业核聚变的实施;要求国家核管制委员会向国会报告其加快核聚变能源设备许可程序的计划。议员Don Beyer表示,该法案“将使我们走上一条积极的监管环境之路,这将有助于促进创新,从而使我们能够将聚变能源带入电网。”“聚变能源有望大幅降低美国家庭的能源成本,同时极大地增强电网稳定性,并提供人类已知的最清洁的电力形式。为此,美国需要一个国家能源框架来支持这一新兴技术的研发,并将聚变能源纳入我们的能源组合。”议员Jay Obernolte补充称。
(4)储能——蔚来副总裁沈斐:丹麦换电站已开始向电网提供调频服务
根据财联社2月25日报道,蔚来副总裁沈斐在微博发文称,在丹麦的换电站已经成功开始向电网提供调频服务,这是蔚来能源在欧洲的一小步,也是整个换电商业模式的一大步,标志着换电站作为储能设备参与电网调频服务。沈斐表示,期待中国的换电站也能以聚合的虚拟电厂等形式,大规模进入调峰调频的车网融合互动领域。
(5)储能——杜克能源或将停用宁德时代储能电池,业内:将使供应严重受限
根据澎湃新闻2月11日报道,美国公用事业公司杜克能源(Duke Energy)近日表示,在美国国会的压力下,杜克能源计划在美国最大的海军陆战队基地勒琼营(Camp Lejeune)停用中国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生产的储能电池,采用其他供应商产品,并将逐步在民用储能项目中停用宁德时代的电池产品。有美国业内人士对媒体表示,任何避免使用中国储能电池的行为都可能使美国的公用事业运营商陷入严重的供应紧张。
(6)储能——南网储能:子公司与蔚来能源投资(湖北)有限公司签订合作框架协议
根据财联社2月26日报道,南网储能公告,全资子公司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广东)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与蔚来能源投资(湖北)有限公司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合作开展电池银行业务,推动电动汽车换电电池标准化,动力电池运营管理、电池运营数据共享及数据资产运营;选择合适场所投资建设电动汽车换电站,在提升换电服务便利性的同时,推动换电站作为分布式储能的商业应用。
(7)核电——中法联合体已成为目前ITER项目主机安装的唯一承包商
根据《科创板日报》报道,当地时间2月29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组织与中核集团中核工程牵头的中法联合体正式签署真空室模块组装合同。协议签署也意味着,中法联合体已成为目前ITER项目主机安装的唯一承包商。这是中国在成功安装其心脏设备之后,再次承担其核心设备的安装任务。作为全球最大的“人造太阳”项目,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是一个能产生大规模核聚变反应的托卡马克,由中国与欧盟、印度、日本、韩国、俄罗斯和美国七方共同实施,旨在模拟太阳发光发热的核聚变过程,探索受控核聚变技术商业化可行性。
(1)氢能——山东省3月起免征氢能车辆高速公路通行费
根据财联社2月29日报道,财联社记者今日从可靠渠道获悉,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山东省发改委、山东省科技厅三部门近日发布《关于对氢能车暂免收取高速公路通行费的通知》,自2024年3月1日起,对本省高速公路安装ETC套装设备的氢能车辆免收高速公路通行费,试行2年,到期后再根据执行情况适时调整。目前,相关部门正在积极落实该政策文件的执行细节。
(2)氢能——现代汽车宣布将在2032年前对巴西投资11亿美元
根据财联社2月23日报道,现代汽车宣布将在2032年之前对巴西投资11亿美元,争取在巴西汽车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现代汽车集团会长郑义宣表示,相信集团正在所推进的未来空中交通(AMM)才是符合巴西运输环境的未来交通工具,并希望双方能够在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领域寻找合作机会。现代汽车集团将继续在当地开拓氢燃料电池商用车、氢燃料电池系统供应等新项目,从而将全球氢能网络覆盖范围拓展至中南美地区。
(3)氢能——欧盟批准一项支持氢能基础设施建设新计划
根据新华社布鲁塞尔2月15日报道,欧盟委员会15日发表声明说,已批准一项新计划以支持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减少对天然气的依赖,从而推动实现碳中和目标。欧盟委员会表示,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波兰、葡萄牙和斯洛伐克7个欧盟国家将为该计划提供69亿欧元的公共资金,预计还将带动超过54亿欧元的私人投资。欧盟委员会说,在这项计划推动下,32家公司将参与33个与氢能相关的项目,其中包括建设大型电解槽用于生产可再生氢、新建和改造约2700公里的氢传输和配送管道、建设大型储氢设施等。据介绍,大型电解槽项目预计将于2026年至2028年间,管道项目将在2027年至2029年间投入使用。
(1)锂电池——SNE Research:2023年全球动力电池总使用量约为705.5GWh 同比增长38.6%
根据《科创板日报》2月24日报道,近日,韩国电池和能源研究公司SNE Research发布了2023年全球动力电池使用数据,宁德时代连续7年,登顶全球第一。根据榜单显示,2023年全球动力电池总使用量约为705.5GWh,同比增长38.6%。其中,宁德时代动力电池使用量达259.7GWh,同比增长40.8%,市场占有率达36.8%。
(2)锂电池——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公布2024年1月动力电池月度信息
2月7日,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公布,1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产量为65.2GWh,环比下降16.1%,同比增长68.0%。1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销量为57.1GWh,环比下降36.6%,同比增长72.0%。其中,动力电池销量为50.4GWh,占比88.2%,环比下降30.1%,同比增长82.3%;其他电池销量为6.7GWh,占比11.8%,环比下降62.7%,同比增长20.8%。1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出口8.4GWh,环比下降56.9%,占当月销量14.7%。其中动力电池出口8.2GWh,占比97.7%,环比下降41.2%,同比增长9.0%。其他电池出口0.2GWh,占比2.3%,环比下降96.5%,同比下降88.7%。1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32.3GWh,同比增长100.2%,环比下降32.6%。其中,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19.7GWh,占总装车量60.9%,同比增长84.2%,环比下降37.1%;三元电池装车量12.6GWh,占总装车量39.0%,同比增长131.9%,环比下降23.9%。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共计38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车配套,较去年同期增加3家。排名前3家、前5家、前10家动力电池企业动力电池装车量分别为23.7GWh、26.7GWh和30.9GWh,占总装车量比分别为73.4%、82.8%和95.7%。
(3)锂电池——宁德时代公布国际专利申请:“排放组件、箱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根据证券之星2月25日报道,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宁德时代(300750)公布了一项国际专利申请,专利名为“排放组件、箱体、电池和用电装置”,专利申请号为PCT/CN2022/113157,国际公布日为2024年2月22日。
(4)锂电池——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张永伟:2030年锂电池成本预计再降低25%
根据财联社2月27日报道,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今日表示,2030年锂电池成本预计再降低25%,进一步推动“油电同价”;同时,固态电池有望实现产业化,加速新能源汽车的普及。驱动全球动力电池成本降低的核心因素,包括技术迭代、工艺改进、规模提升及原材料价格稳定等。
(5)锂电池——欣旺达:已开发完成4C磷酸铁锂电池 固态电池产品处于实验室研发阶段
根据财联社2月22日报道,欣旺达在接待机构调研时表示,公司目前已开发完成4C磷酸铁锂电池,后续将召开产品发布会;固态电池产品处于实验室研发阶段,研发进度正常,后续将根据客户需求进行配套量产。公司具备消费类硅负极电池研发、生产能力,可根据客户需求进行配套量产。未来随着硅负极电池渗透率的提升,预计该类电池出货量会有较大增长。
(6)锂电——宜春求解锂渣处置难题,碳酸锂供需格局仍未变
根据上证报3月1日报道,近日,一则“宜春地区锂渣台账总和与实际产出数量对不上,被要求严查去处,所有有锂渣产出的锂盐企业不准开工”的网络传言,引发市场关注。或受此影响,碳酸锂期货价格近期接连上涨,吨价重新站上10万元大关。“最近政府的确在部署整顿锂盐生产企业的锂渣问题,但企业并未接到明确的停产通知,大家也都在观望。”宜春当地某锂盐企业人士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一些锂盐企业停工,主要原因还是碳酸锂价格持续下行所致。
(1)工业互联网——工信部:加快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 为新型工业化提供坚实支撑
2024年2月2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金壮龙到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调研,了解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新型工业网络、工业互联网安全检测等平台及实验室建设情况,观看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展示。金壮龙指出,工业互联网是新型工业化的战略性基础设施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驱动力量。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持续提升工业互联网创新能力,统筹网络、标识、平台、数据、安全五大功能体系建设,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推动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再上新台阶,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为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坚实支撑。
(2)数据安全——工信部:加大多方安全计算、数据溯源、商用密码等技术产品在工业领域的试点应用
2月26日,工信部印发《工业领域数据安全能力提升实施方案(2024-2026年)》,围绕提升工业企业数据保护、数据安全监管、数据安全产业支撑三类能力,明确提出11项任务。其中提出,促进应用推广和供需对接。加大多方安全计算、数据防勒索、数据溯源、商用密码等技术产品在工业领域的试点应用。组织遴选一批在各行业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通用数据安全技术和产品,打造一批面向行业、面向场景、面向中小企业的数据安全解决方案,形成一批工业领域数据安全典型案例,分行业、分地区开展宣传推广。推动各行业利用主题沙龙、路演等渠道开展数据安全技术产品和服务供需对接活动。发挥数据安全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作用,强化信息共享、资源对接等服务。
(3)机器人——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发Q系列人形机器人系统
根据财联社2月10日报道,近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制的谱系化人形机器人Q系列亮相。这项研究是该所人形机器人攻关团队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多模态人工智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乔红带领下,面向国家航天、制造产业等重大需求,基于“环境吸引域”高精度作业和类脑智能机器人理论等原始创新积累,自主突破了高爆发一体化关节、AI赋能设计、机器人大模型、类人柔顺控制等核心技术,研制了人形机器人设计组装“大工厂”,可以快速设计构建人形机器人硬件和软件系统,形成了从学术理论、关键技术到系列人形机器人研制创新链,目前已设计出多台Q系列人形机器人样机,初步实现了面向不同场景的技术验证。
根据财联社2月15日报道,戴尔科技公司和诺基亚公司2月15日宣布扩大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合作部署私有5G网络,并使网络适应云技术。作为协议的一部分,诺基亚将采用戴尔作为其现有诺基亚AirFrame客户的首选基础设施合作伙伴,将戴尔的技术作为电信云部署的首选基础设施。诺基亚和戴尔将帮助现有的AirFrame客户过渡到戴尔广泛的基础架构组合,包括戴尔PowerEdge服务器。诺基亚数字自动化云(NDAC)私有无线解决方案将成为戴尔面向企业客户的首选私有无线平台。
(5)航空——全球首架C919大型客机从上海起飞,参加新加坡国际航空航天与防务展
根据财联社2月17日报道,东航注册号为B-919A的全球首架C919大型客机2月16日晚从上海虹桥机场起飞,前往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据悉,这架已投入商业运营的东航C919大型客机将与中国商飞的一架C919(注册号为B-001F)和一架ARJ21飞机(注册号为B-3322)、印尼翎亚航空的一架ARJ21客机和中原龙浩航空的一架ARJ21货机,共5架国产飞机同时亮相2024第九届新加坡国际航空航天与防务展。
(6)脑机接口——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首位受试者或已完全康复,可仅凭思维操控鼠标
根据财联社2月20日报道,马斯克在社交媒体平台X上的Spaces活动中透露,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的首位人类受试者“似乎已完全康复,并能仅凭思维在电脑屏幕上移动鼠标”。Neuralink此前表示,这项研究通过手术将脑机接口植入大脑中控制移动意图的区域,最初的目标是让人们能够用思维控制电脑鼠标或键盘。
(7)机器人——优必选工业版人形机器人在新能源汽车工厂首次“实训”
根据财联社2月23日报道,优必选在其微视频号公布工业版人形机器人Walker S最新进展,优必选工业版人形机器人Walker S已经在新能源汽车工厂“实训”。据优必选介绍,此次Walker S在车厂实训的任务包括移动产线启停自适应行走、鲁棒里程计与行走规划、感知自主操作、系统数据通信与任务调度等。从其发布的视频来看,Walker S具体的工作则有左前(后)车门锁质检、实时图像采集与传输、3D物体(车辆)精定位、自适应移动产线快速启停、安全带检测、6D位姿识别、3D导航与避障、多模态传感器融合感知、左后车灯盖板质检、高精度柔顺贴车标。而从机器人Walker S贴的车标来看,此次Walker S“就职”的新企业正是新能源汽车品牌蔚来。
(8)机器人——英伟达成立通用具身智能体研究实验室 加速人工智能具身化
2月24日,英伟达宣布成立通用具身智能体研究实验室GEAR,标志着英伟达正式入局具身智能领域的研究,加速人工智能具身化进程。机器人是具身智能的优良载体,英伟达GEAR实验室的联合创始人JimFan博士也在X平台上表示,2024年将是机器人、游戏AI、仿真之年,英伟达的入局有望加速机器人的发展,英伟达GTC上机器人相关的最新成果值得期待。我们看好科技巨头引领下,机器人行业进展加速,建议关注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企业;同时建议关注连接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仿真软件相关公司。
(9)机器人——黄仁勋:机器人基础模型即将出现 新一代GPU性能超乎想象
根据华尔街见闻2月24日报道,近日英伟达CEO黄仁勋表示,从我们有了AlexNet到超人的AlexNet,只用了大约五年的时间。机器人基础模型可能即将出现,或许是明年。从那时起,五年后,将看到一些非常令人惊奇的事情。黄仁勋称,今年甚至到明年,GPU都会供不应求。并且新一代GPU即将问世,Blackwell的性能超乎想象,目标是极大地降低训练模型的成本,然后人们可以扩大他们想要训练的模型的规模。当被问及AI GPU的需求会在任何时候减弱时,黄仁勋表示,我认为我们正处于生成式人工智能革命的开端。
(10)机器人——特斯拉再次展示第二代人形机器人Optimus步行能力
根据《科创板日报》2月25日报道,特斯拉公司于周六通过其社交媒体账号分享了一段最新视频,展示其正在研发的 Optimus 人形机器人的流畅步行能力。视频展示了该机器人在测试场地内行走,并配有诙谐的标题“完成每日步数目标”。相比几周前发布的视频,此次展示的擎天巨臂似乎是更新或更加完善的版本,其在行走过程中步伐更稳健,动作也更加流畅。
(11)机器人——Figure AI获6.75亿美元融资,英伟达、OpenAI等都在押注
当地时间2月25日,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Figure AI宣布完成新一轮约6.7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8.7亿元)的融资,用于开发为重复且危险的仓库及零售等工作提供劳动力补充的人形机器人。其中,贝佐斯通过其名下的投资公司承诺投资1亿美元,微软公司将投资9500万美元,英伟达和一只亚马逊旗下基金将各自投资5000万美元,英特尔旗下的风投机构将投资2500万美元,OpenAI将投资500万美元,“木头姐”凯瑟琳·伍德旗下风投基金ARK Venture Fund将参投250万美元。
(12)机器人——三星计划生产首款外骨骼机器人,预计第四季度或明年初正式上市
根据IT之家 2 月 28 日报道,根据韩媒 ETNews 报道,三星公司计划 2024 年年中量产 Bot Fit 可穿戴机器人,首批产量预估不到 10 万台。三星公司于 2019 年展示并推出了辅助可穿戴机器人 GEMS Hip 外骨骼型可穿戴设备,是一款面向健身爱好者的有趣的 Samsung Health 配件,但实际上更像是一款医疗设备,帮助有移动障碍的人康复。
(13)机器人——Engineered Arts:人形机器人Ameca掌握基于视觉的分辨能力
根据《科创板日报》2月28日报道,英国机器人公司Engineered Arts最新视频中,人形机器人Ameca展示了一番视觉感知能力与声音克隆能力。Ameca这次掌握的,是“睁眼看懂世界”能力,即基于视觉的分辨能力。Ameca最突出的特点为表情。在问答全程中,Ameca的眼珠会跟随研究人员的行动而移动,会在回答时直视研究人员,也会歪头端详,会垂眼思考,还会微笑。Ameca还接入了GPT-3/4、Stable Diffusion,熟练掌握语言对话能力、绘画能力。虽然在表情展示方面,Ameca作为人形机器人已遥遥领先,但目前它还不能行走。Engineering Arts计划未来将其改造升级,让其具备行走、奔跑等更多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在2024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上,Engineered Arts还推出了第二代Ameca机器人,由GPT-4提供支持。
(1)医疗器械——美亚光电:“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获医疗器械注册证
财联社2月22日电,美亚光电公告,公司近日收到由国家药监局下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公司“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通过了国家药监局的审批注册。
(2)创新药——创新药“出海”提速 合作模式更趋多元化
财联社2月29日电,今年以来,创新药企业出海再掀热潮。药明生物、迈威生物、安锐生物等药企纷纷宣布达成海外授权交易。业内人士认为,密集达成海外授权交易,充分证明了中国创新药企业的研发实力获得国际药企认可。国内生物医药行业生态格局正在重塑,未来与国外药企合作的模式会更加多元化。伴随行业结构调整,预计2024年将是医药企业间交易、并购事件更加频发的一年。
(3)中药——中药板块异动拉升 粤万年青触及20CM涨停
财联社2月22日电,中药板块异动拉升,粤万年青触及20CM涨停,大理药业涨停,龙津药业、振东制药、陇神戎发等快速跟涨。消息面上,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共有10款中药新药提交上市申请,2023年累计有23款中药新药提交上市申请,再创历史新高,且23款中药新药中,1类创新药有7个。
(4)创新药——广州:支持创新药研发 新启动临床III期新药项目给予最高1000万元经费资助
财联社2月22日电,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广州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其中提到,支持创新药研发。对新药临床前研究阶段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择优列入市科技计划以重大科技项目形式给予支持。对自主研发并转化的生物制品、1类中药、2类高端中药、1类化学药品、2类高端化学药品(创新药物的分类及界定规则,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药品注册分类标准适时调整),分阶段对临床试验研究给予支持,新启动临床I、II、III期研究的新药项目,经评审,分别给予最高不超过300万元、500万元和1000万元经费资助。单个企业每年累计获得临床试验资助最高不超过1亿元。
(5)中药:中国中药高开超24% 获国药集团提私有化
财联社2月22日电,截至发稿,中国中药(00570.HK)涨24.49%。根据公告,国药集团拟以每股4.6港元现金的价格将中国中药私有化。国药集团的报价较中国中药最新收盘价溢价34.11%,国药集团私有化建议的总代价约为154.5亿港元。中国中药将于今日恢复股份买卖。
(1)白酒——《酱香型白酒核心产区(仁怀)》团体标准将起草制订
根据财联社2月29日报道,据中国酒业协会2月29日消息,《酱香型白酒核心产区(仁怀)》团体标准将起草制订,并公开面向社会征集起草单位。中酒协称,该团体标准适用于酱香白酒核心产区(仁怀)的建设、管理与评价,制订该团体标准是为了规范和指导酱香型白酒产区发展,发挥仁怀酱香型白酒的产区优势,丰富和完善酱香型白酒标准体系,促进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
根据财联社2月23日报道,白酒板块震荡走高,金种子酒大涨8%,迎驾贡酒、泸州老窖、岩石股份、酒鬼酒涨幅靠前。华创证券研报指出,白酒消费在春节呈现三大亮点。其中,复苏与分化并存,各价格带、香型、品牌延续分化。分香型看,浓香相对平稳,清香横纵扩张,酱香品牌内部分化延续。分价格带看,性价比仍为关键词,大众价位带出货更优。分品牌看细分赛道龙头品牌动销更优。
(3)白酒——贵州:2024年推动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 产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
根据财联社2月19日报道,据贵州省人民政府官网消息,贵州省2024年要推动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白酒产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巩固提升“三个一批”综合整治成效,加快推进茅台“十四五”技改、习酒技改、国台改建等重点项目,发展壮大优强白酒企业舰队,不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办好“黔酒中国行”、海外展销等活动,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
(1)卫星通信——卫星互联网板块震荡走强 天箭科技等多股涨停
根据财联社2月29日报道,卫星互联网板块震荡走强,天箭科技、烽火电子、四川九洲涨停,广哈通信、振华科技、航宇微、硕贝德等涨幅靠前。消息面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发布了《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3年)》。在蓝皮书的发布会上,国内卫星互联网运营商中国卫通透露,将推出更多消费级卫星互联网产品,并与航空公司合作提供航空卫星互联网产品流量套餐。
(2)航天——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4000多项发明专利
根据《科创板日报》2月28日报道,神舟17号乘组已在轨工作四个多月,各项科学实验正在按计划推进中,他们驻留的中国空间站总重量接近100吨,相当于67辆小轿车的重量,单单一个机械臂就有1.8万个零部件。作为科技最密集、创新最活跃的科技工程之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共取得4000多项发明专利,已在空间站开展60多项空间科学和应用任务并取得成果,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科技水平的整体提升。
相 关 报 告
《回顾国企改革40年,当前央企分红、回购、增持情况如何?——产业趋势和主题投资跟踪系列(二十)》
《当下A股有哪些主题投资机会?——产业趋势和主题投资跟踪系列(十九)》
《中报披露了哪些产业趋势?——热门赛道跟踪系列(十八)》
《汽车智能化利好频频,产业链有望跑出发展“加速度”——热门赛道跟踪系列(十七)》
《AIoT下的结构性投资机会——热门赛道跟踪系列(十六)》
《当前哪些细分赛道处于“0-1”关键阶段——热门赛道跟踪系列(十五)》
《AI赛道调整之后,后续将如何演绎?——热门赛道跟踪系列(十四)》
《平衡安全发展,关注自主可控——热门赛道跟踪系列(十三)》《2023-2025年五大产业趋势——热门赛道跟踪系列(十二)》《光伏产业链上游大幅降价带来的投资机会——热门赛道跟踪系列(十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带来的产业投资机会——热门赛道跟踪系列(十)》
《当前产业赛道的分歧与应对策略——热门赛道跟踪系列(九)》
《渗透率与赛道行情关系探讨及值得关注的三个产业变化——热门赛道跟踪系列(八)》
《风格切换下的赛道选择及值得关注的三个产业趋势变化——热门赛道跟踪系列(七)》
《关注热门赛道细分领域技术变化趋势——热门赛道跟踪系列(六)》
《为什么将工业自动化加入热门赛道跟踪——热门赛道跟踪系列(五)》
《大涨过后,热门赛道怎么选——热门赛道跟踪系列(四)》
《热门赛道年报&一季报透露了哪些细节——热门赛道跟踪系列(三)》
《如果底部来到,如何优选赛道?——热门赛道跟踪系列(二)》
《从BEAT法则看2022年二十大产业趋势——热门赛道跟踪系列报告(一)》
分 析 师 承 诺
本公众号不是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招商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只是转发招商证券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观点,订阅者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对资料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
本公众号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所述证券或金融工具买卖的出价或征价,评级、目标价、估值、盈利预测等分析判断亦不构成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投资建议。该等信息、意见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具有针对性、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订阅者应当对本公众号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招商证券对本公众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所造成的任何后果,招商证券均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仅供招商证券股份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公众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内容的适当性,招商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公众号所载资料而视相关人员为专业投资者客户。
本公众号仅是转发招商证券已发布报告的部分观点,所载盈利预测、目标价格、评级、估值等观点的给予是基于一系列的假设和前提条件,订阅者只有在了解相关报告中的全部信息基础上,才可能对相关观点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如欲了解完整观点,应参见招商证券网站(http://www.cmschina.com/yf.html)所载完整报告。
本公众号所载资料较之招商证券正式发布的报告存在延时转发的情况,并有可能因报告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仅为报告出具日的观点和判断。该等意见、评估及预测无需通知即可随时更改。
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涉及的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走势可能受各种因素影响,过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预示和担保。在不同时期,招商证券可能会发出与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招商证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或交易观点。
本公众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招商证券所有,招商证券对本公众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招商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