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前提示:全文系虚构
“李老师,客户问,XX要爆了是吗?”,XX证券地产组首席刚路演完进电梯,打开微信处理未读的时候,收到了助理小刘的私信。
“没听说啊……”,老李跟这家公司非常相熟,但是出于职业素养,也不会上来就把问题转给对方董秘。
当然,就算转了,对方也不知道怎么回答你。人家说是谣言,你又不能拿来当做论据。再说了,万一真的是谣言,你又没办法说服别人。
自证清白自古以来就是难题。
老李熟练地打开了美元债行情,没看到价格有啥波动,又看了看XX的股价,好像也还好。天然的警惕心让老李觉得,这个剧本可能背后有点别的事情。
“感觉又是谣言”,老李回了小刘,“客户跟你说了些啥?”
然后老李收到了一条合并转发的对话记录,言之凿凿,但好像也没有说是哪个债兑付出问题了。
“你问下对方是哪个债或者哪个项目出问题了,我们去问问”,老李回完了之后电梯就到了,出办公楼闸机的时候才想起来自己好像还没叫车。
上车之后,老李收到了一段简短的聊天记录
刘XX@XX地产:“您刚说的那个暴雷是哪个债啊?”
Anthony:“不是债,是项目信托”
“XX有个项目可能要烂尾”
“……”,剩下的都是昵称为Anthony的人对地产政策的不怀好意的推测,和XX的老板身世背景的一些拿出来在酒桌上吹牛逼显得他手眼通天,但是你又没有渠道去验证人家说的对不对的小道消息。这里就不太方便展示了。
拿我们当枪使啊,老李好像明白了点啥。
你能传递给别人的信息,无非就是事实或者观点。
Anthony的观点篇幅太长了,内容太宏大了,事实就会被挤压。
“你去问问他,哪里的项目出问题了”,老李让小刘跟踪下去。
这个时候,老李忽然想抒发点什么,就端起手机给小刘发语音了:
“宏大叙事除了在气势上压人一头以外,对于具体的决策起不到任何帮助。当然,跟你聊天的这个人他可能确实很懂体制,把一些我们了解不清楚但是看上去又很厉害的东西讲的很清晰,这是对方的优势,是我们的劣势。”
“但即使是地产这种天生就伴随着宏大叙事起起伏伏的行业,真的去认真研究之后,也会发现所谓政策环境也都是围绕一个个具体情形不断展开、不断修正的。具体的情形需要跟踪和应对,但它永远都摆在那里。而宏大叙事,根据历史经验,宏大叙事一年就会换一个说法。”
老李发了两段语音,一段22秒,一段25秒。
老李有个心魔,觉得发满60秒是自己表述能力的不足,发不满10秒还不用文字的话是对对方的不尊重。
刚说到当枪使,是老李最近发现行业开始出现了一些很不好的事情。
资本市场有个认知,就是有几个外媒可能是一些政策的试点发布渠道,一来政策制定者可以跟市场做一些预沟通,二来如果沟通不畅的话可以辟谣。
但是这个渠道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被一些做空机构盯上了,开始发布一些关于地产公司兑付能力的小道消息。
须知,地产天然就是杠杆生意,是杠杆就怕挤兑,而行业不好的时候就更容易挤兑。所以捕风捉影的消息一出,且不管真假,市场信了,金融机构挤兑一来,那公司就算没问题也会完蛋。
你可以说这是索罗斯讲的“反身性”,也可以说是薛定谔的“暴雷”,反正赚的是做空的机构。
老李所谓的被当枪使,就是有些不愿意付费的人想找国内的卖方充当信息发布渠道。至于你是不是枪,就看你是勾兑型卖方还是研究型卖方了。
过了一段时间,小刘私信回来了:“是XX的项目,具体是哪个项目对方说不太清楚,也是打听来的”
老李转头就问了XX的董秘,你们在XX有几个项目。
没多久,对方回复了,没有项目,只有一个5年前开发过的综合体留下来的一个自持物业,地段很好,即使今年空置率都很低。
“除非火灾地震或者三体人打过来了,否则不太会暴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