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就要结束了,下周一早上大会闭幕+新任答记者问。
我在2月15日文章曾总结两会前中后的行情数据,其中提到:
开会期间,则是窄幅震荡为主,指数表现一般是五五开,中位数略涨(上证50是略跌),不过最近3年,开会期间都是下跌,尤其以2021和2022年跌得较惨,仅次于2008年。
本周就是会期,截止今天收盘的指数表现:
沪指-1.57%
上证50-3.7%,科创50-0.06%,
深成指-2.29%,创业板-2.05%
沪深300-2.68%
看来还是这几年的惯性在起作用。
今早公布的CPI,本来不算太重要,但结果大幅弱于预期。
卖方的事后解读,多半是朝着“春节错位”去,因为春节次月跌价还是比较明显的季节性特征。
而且还指出了,环比数据和同在1月的2017年春节后相比,并没有显著偏低。
不过多数卖方在事前,对CPI的预测值,都是偏高了的。
原本1月份,CPI涨幅重回“2时代”,当时官媒的定语是“物价平稳运行有坚实基础”
这次大家对于2月份再次“低于2”也是有预期的。
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8日,17家机构预测2月CPI同比涨幅均值为1.75%。
预测最大值为财信国际经济研究院给出的2.1%,预测最小值为银河证券给出的1.3%,都是较早的预测。
若采用掐头去尾法删掉这两个样本,15家机构预测,均值还是1.75%。
结果出来的数据,是同比上涨1%。
其中食品和文旅消费价格是主要拖累因素。
卖方预测:食品CPI环比下行0.63%,拉低CPI约0.19个百分点。
实际数据:食品CPI环比下降1.3%,拉低CPI约0.38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下降11.4%,影响CPI下降约0.17个百分点。
映射的逻辑是:节后消费疲软。
今天外资流出、人民币向下震荡、A股权重疲软,和这个数据透露出的信息,我认为至少有一部分关系。
这里如果往好处想,可以说,我们经济并没有过热式复苏的迹象。
按去年末的券商年度观点,认为二季度通胀走高可能影响货币政策收缩,对股市造成压力。
按现在的情况看,如果继续弱复苏,叠加猪价和油价的同比回落因素,这件事最快应该也要下半年再去担心了。
这种宏观环境,应该也会较限制A股权重的发挥。
当然这是整体上而言的,实际上小节奏而言,大小盘股都会轮番上阵,互有胜负。
因为炒垃圾炒小作文也是会卷不动的。
“室温超导”就是个绝佳的例子。
昨晚把券商组织的专家会议开成了打假会议,还没开盘维权群就建好了。
今天大家得出结论,“室温超导”既然不靠谱,那去做“高温超导”总行吧?
(这里“高温”是针对超导而言的,其实远比“室温”要低,低至零下200度)
结果龙头永鼎也是烂板。考虑到还是有人会以为永鼎是炒“室温超导”,公司不得不公告澄清。
看来明天闷杀应该没跑了。
光刻胶,稍微好一点,主要是炒的路子符合重要国策。
不过实际上,一来日本很难真正下决心封锁,二来国产光刻胶的份额实在太小,如果东西真的好用,不太可能是现在这样子。
所以这块的炒作,前程也不见得很远大。
……
两会系列,继续学习。
我们聚焦过政府工作报告,当前静待下周一早上10:30答记者问,不过这中间还是有值得学习的内容:
那就是各小组讨论中,传达出的政策指示精神。
根据过去5年经验,这些一般会在一个季度左右转换为具体的重磅政策。
历史经验:
21年两会接见医药代表,强调医药公用事业属性,接见教育代表,强调规范课外培训,其后医药集采和教育改革提速
今年的重点表述:
在江苏代表团强调:“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走那种急就章、竭泽而渔、唯GDP的道路”。“新班子起来了,一定要注意啊,不要有大干快上的冲动”。
淡化GDP增速,强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这或是两会各类刺激政策比市场预期的更有定力的原因。
在江苏代表团纪实:看到冰箱里冷藏着的菱角等食物,“希望大家日子都过得殷实”。
关注民生与物价,财政货币化、大放水等至少可预见未来不会成为政策选项。
在民建代表团首次明确强调:“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实施了全方位的遏制、围堵、打压,给我国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对美霸权行径,予以坚决斗争,这是本次机构改革与政策制定过程中最重要的出发点。
对于宁德的发言,表示“忧的是,就怕来个大呼隆,先是一哄而起,最后一哄而散”,“国家产业政策一定要稳慎,制定产业政策、推动产业发展都要稳慎”。
对于金融业,表示:“一些政策,搞好了是改革的成功,搞不好就可能是腐败的痛点”。“就像“放管服”改革,“放”了以后,“管”跟上没有?光“放”不“管”不行,跟着就要爆雷”。
更加强调发展的安全性,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与金融业年内监管或迎来较大提高。
联想到本次机构改革之中,将科学技术部的职能更进一步分解到发改、农业等各个具体部门,也是为了完善监管。
在江苏代表团,询问徐工“你们起重机里面的芯片,是国产的吗?”
强调破解“卡脖子”,半导体等安全板块或有更大力度的支持。
以上只是截取别人整理的材料,一些学习心得,绝非妄加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