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club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42|回复: 0

挤兑风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3-13 02:33| 字数 7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图:Alftan Henni

周末发生了一个大事件。
可能很多人看到了,就是美国的硅谷银行破产了。
简单复述下经过:
先是这家在美国排第十多名的银行,传出了暴雷消息,引发了它股价大跌。
大批储户因为害怕,纷纷把存款转走——又引发了挤兑。
因为挤兑的速度太快了,银行拼命变卖各种资产,也填不平资金的窟窿。
不到48小时,宣布倒闭。
于是由官方存款保险接管,等于是直接给挤兑死了...

这家银行普通人不熟。
但它在科技和创投圈挺有名,很多大佬在用。
公司的钱、自己的钱,不少都放在里面。
包括部分做海外业务的中国人,也把钱存在了里面。
我认识的一位人士经常要出国,他在里面存了几万美元。挤兑传言时赶紧取出了几笔。
但最后一笔没成功。
我今天问了下他——
“网银都登不进去了。”
现在加了维权群,群里的受害者七嘴八舌,希望美国官方能有个说法。但最后能兑付多少,实在没有把握。
这真的是...
维权维到漂亮国了
这里补充一个知识点:
我们国家的存款保险制度是——如果银行倒闭,储户在单家银行50万以内存款,能100%兑付。
美国也有存款保险制度,官方保障最高25万美元/人/银行。
这事吓到挺多人。
因为硅谷银行并不是小银行,资产有2000多亿美元。
一挤兑,不到48小时就倒了。
其它银行,会不会也有这种危险?
先说中国国内的存款储户,咱们得记住这个知识点:
中美银行会有区别,但存款保险制度的原理是一样的。我们国内在单家银行(尤其小银行)的存款尽量不要超50w。
超过50w,是没有国家层面的强力保障的。
...
讲回硅谷银行事件。
它被挤兑,归根究底是因为:
美国加息太快了。
疫情那两年,美联储降息大放水。科技企业很赚钱,也很好借钱,大家转手把搞来的钱存到了硅谷银行。
然后硅谷银行存款暴增。
当时存款利率也就0%多一点
硅谷银行就买了很多美国国债打底的资产,年化1%多。
银行就是干这个的,吸收存款,再贷出去、投出去。
赚个差价。
硅谷银行这种做没啥问题。
但问题是,美国突然就凶猛加息了。
短短1年时间内,加了8次息。
把基础的利率从0%附近,加到了4.5%以上。

而且还总吓唬市场,说要继续加。
没完没了的样子。
银行就受不了了,前两年它买的投资产品,年化利率才1%多。
现在市场上的美国国债,到期年化收益率多少——

截自富途证券
现在这么高的利率,势必造成大伙转手去买更高收益的资产。
而硅谷银行为了兑付客户们大规模取现的需求,能打折甩卖手里利率低的资产。
而一旦硅谷银行这么做——
储户更慌了,生怕银行兑付不起,更着急把钱取
越是这样,硅谷银行的窟窿就撕得更大,大动脉出血。
止不住了。
于是它就48小时内,迅速地狗呆了。
现在被接手后,25万美元以内大概能很快取走,超过的——
就得看银行资产清算完毕后,能剩多少。
我看有各种说法,有说储户最后能拿回5成,也有说最后能拿回9成资金的。
这些都是猜测。
真正能拿回多少——得看事件继续怎样发展。
看看银行破产重整的节奏,硅谷银行究竟还有多少资产,有没有大机构愿意接手等等。
可能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
这个事件对美国的小银行会造成一些冲击,引发储户的不信任感。

目前是官方接管了硅谷银行。

如果恐慌不蔓延,危机可能就过去了。
但美国是一个比较市场化的国家,它对于银行破产,看得比较开。
除非篓子足够大(比如2008年的金融危机),它可能不会做出更强的安排。
所以——
硅谷银行造成的中小银行恐慌传染,有可能会延续。
且可能性不算低。
多说下美联储加息。
它对股市打击一直没停止。
最近A股跌、港股跌、科技股跌,也是因为美联储又放鹰了。
说好的转向,比原本预期的时间表要延缓拖延。
北上的外资掉头又回去了。
现在美国利息那么高,股市就很颓。
其中成长股更颓。
举几个例子:
在中银香港买美元存款,一年利息4.1%;
香港券商卖的美元货基,最近的万份收益是1.2286美元。
折合年化利率4.5%。
还有,美国国债的到期收益率都那么高了...
这么低的风险这么高的回报,谁还愿意冒险买股票?
全球的股市,都被美联储拿捏得死死的。
不知道出了硅谷银行破产后——美联储会不会心有戚戚,减缓加息。
ps.
有一个指标:离岸人民币汇率。
大伙盯一盯会发现,现在A股走势和它的涨跌高度相关了。


2068.jpg
狐狸club温馨提醒
本文采集自微信公众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搜索

网站状态|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站地图|club·befox·net

GMT+8, 2024-11-25 21:28 , Processed in 0.518977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