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一带一路十周年的峰会。 为了庆祝盛会,言简意赅的聊一聊本轮峰会之后,我们将迎来了的一些重大改变。 宏观层面,2023年之前的15年,我们是中央通过金融机构把钱借给地方政府,通过地方政府的“挥霍”,创造了就业市场与强劲的需求。 而一带一路峰会之后,新的格局,将是中央通过新的金融机构把钱借给全球新的“地方政府”,通过这些新的“地方政府”挥霍,创造新的就业与需求。 我们对于投资驱动经济的依赖难以戒掉,庞大的产业就业也需要维持,所以,当存量的地方政府都开发完毕后,我们需要在全球寻找新的标的。 接下来,这些新的“地方政府”将接过旧的地方政府的接力棒,借钱开启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中国工程师们的倾囊相授之下,复制中国过去15年的成功之路。 产业层面,前15年,是西电东送、是西气东输、是北粮南运、是北煤南运。 我们将西部的资源运到东部,将北方的资源运到南方,再将东南地区将商品和产业链向西北地区转移,形成国内经济的循环。
而一带一路峰会之后,新的产业格局,将是俄气东送,将是沙油东输,将是智锂北运,将是巴铁北炼。 我们将西伯利亚、中亚、中东、南美的资源运到中国,中国将商品和产业链向这些地方转移,形成一带一路的经济大循环。
沙特仿佛新疆,用油气资源交换沙漠之中的光伏板,俄罗斯寡头仿佛山西煤老板,挥舞着资源换来的钞票在北京买买买。 智利仿佛青海,用丰富的锂矿铺开新能源的产业链,巴西仿佛东三省,源源不断的向关内输送煤铁大豆木材。 随着产业链从旧的地方政府向新的“地方政府”迁移,随着信贷从旧的地方政府向新的“地方政府”投放,会使得人口与资本从旧时代撤离,涌入新时代。 我们也会以一个个“大国大城”的“中央形象”,建立与全球各地新的“地方政府”之间的经济循环和“裙带”。 因此,今天的这一场盛会,颇似15年前吹响的“四万亿”,一连串来访的国家都仿佛当年的地方政府,都在向中央“要政策”,都在“跑部钱进”。 经济模式的底层逻辑并没有根本性的变化,虽然这一轮“跑部”的肤色语言乃至习惯各异,但他们需要的都是中央借给他们发展所需的人民币。
所以,对于今年的种种冲击,没有必要过度恐慌,我们不过是再次迎来了2008年的经济周期,对此,我们也会祭出传统的刺激手段来烫平这个周期。
我们通过投资驱动经济与就业恢复的祖传手艺并没有变,只是这一轮我们规模量产从传统能源,逐步变成了绿色新能源的产业链,只是这一轮的中央投资不再重复搞全国的大基建,而是转向了一带一路上更为广阔的率土之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