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最近一周的大事复盘,最核心的是科技巨头的引领
1.2024年2月24日,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Figure AI在最新一轮融资中募资约6.75亿美元,投前估值约20亿美元。目前,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英伟达和其他大型科技公司正在投资Figure AI:贝索斯已通过他的公司Explore Investments LLC承诺投资1亿美元,微软将投资9500万美元,英伟达和亚马逊附属基金各提供5000万美元,英特尔的风险投资部门将投入2,500万美元,LG Innotek将提供850万美元。与此同时,三星投资集团承诺出资500万美元。一度考虑收购Figure的OpenAI将投资500万美元。
FigureAI成立于2022年1月,专注于设计自动通用人形机器人。其创始人Brett Adcock曾以1.1亿美元卖出一家招聘公司,让估值27亿美元的 eVTOL公司成功敲钟,被称为“下一个埃隆·马斯克”。他在Figure首轮投入了1000万美元,A轮追加2000万美元。在最新一轮英伟达、亚马逊等头部公司大规模投资之前,Figure已于2023年4月获得Parkway Venture Capital领投的7000万美元A轮融资,FJ Labs、Moving Capital、Tamarack Global、BOLD Ventures、Aliya Capital Partners参投,3个月后又获英特尔资本的900万美元A+轮融资。
Figure公司员工多数来自知名公司如特斯拉、IHMC、Apple、Cruise等,他们想打造世界上第一个具有商业可行性的人形机器人,并加入人类的劳动队伍。按照其模型规划,机器人高约1.68米,重60公斤,有效荷载20公斤,全电动,充电后可运行5小时。这类机器人将会具备自主能力,能够自动执行重复劳动(或没有技能)的工作,并且在外观和行为上类似于人类的机器人,能应用于从仓储到零售,甚至看护服务。2024年1月7日,Figure发布的视频显示,其旗下产品Figure 01已展示出能够自主完成煮咖啡等任务的能力。1月19日,Figure 宣布与宝马签署商业协议,在宝马的美国制造工厂部署 Figure 01。
2.2024年2月24日,英伟达成立新的研究部门——“GEAR”(Generalist Embodied Agent Research通用具身智能体研究)。这个新部门由AI高级研究科学家、AI 代理计划的负责人Jim fan和Yuke Zhu教授领导,主要专注于多模态基础模型、通用型机器人研究、虚拟世界中的基础智能体、模拟与合成数据技术这四大关键领域,致力于在未来技术浪潮中占据领先地位,并推动整个人工智能和机器人行业的持续进步与发展。
“具身智能”是能理解、推理并且与物理世界互动的智能系统。当前GEAR已经率先展开Eureka项目(通过编码大型语言模型实现人类水平的奖励设计)、Voyager项目(采用大型语言模型驱动的开放式具身智能体)、VIMA项目(利用多模态提示实现通用机器人操作能力)和MineDojo项目(借助互联网规模知识库构建开放式具身智能体)。
3. 2月20日,英伟达宣布,将于3月18日至21日在圣何塞会议中心举办GTC2024大会。届时,公司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将发布加速计算、生成式AI以及机器人技术领域的最新突破性成果。在英伟达列出的12位重磅嘉宾中,三位是机器人领域大佬,包括Google DeepMind杰出科学家兼机器人高级总监Vincent Vanhoucke、波士顿动力公司首席技术官Aaron Saunders、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李飞飞博士。Agility Robotics、波士顿动力公司、迪士尼和Google DeepMind等公司还将在现场展出25款机器人,包括人形机器人、工业机械手等。
4. OpenAI为一家挪威人形机器人公司1X Technologies提供了支持。在春节期间,1X Tech在推特上发布视频,视频基于一个物流中心的场景,他们的机器人已经能够自动工作了。1X表示该视频中的每一个行为都是由一个基于视觉的神经网络控制的,该网络以10Hz的频率发出动作。神经网络消耗图像并发出动作来控制驾驶、手臂、抓手、躯干和头部。该视频不包含远程操作、计算机图形、剪辑、视频加速、脚步轨迹回放,全部通过神经网络控制,全部自主,以及全部一倍速度;
5. 2月24日,马斯克在推特发视频展示人形机器人Optimus在实验室里闲逛。可以看出Optimus机器人走得十分平稳。Optimus的工程师团队也表示在最新视频中Optimus的步行速度已达到0.6米/秒或1.34英里/小时。自12月的视频演示以来,速度提升了30%以上。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改进了前庭系统、脚部轨迹和地面接触逻辑,升级了运动规划器,并缩短了整个机器人的循环延迟,同时还增加了轻微的躯干和手臂摇摆,使得Optimus 整体上更稳定
机械首席:
产业大趋势逻辑是没有变的,今天NVIDIA 表示将在3月18日2024 GTC 发布加速计算、生成式 AI 以及机器人领域的最新突破性成果,谷歌Deepmind员工推特生称近期Ai在机器人的应用也会有大的成果披露(谷歌也参加英伟达3月18日大会)
#机器人仍然是Ai应用层的核心场景板块:此前提前大家关注的是Ai领域Meta大模型,Openai旗下1x机器人视频,特斯拉和Sora生成视频能力对比
选股和板块轮动的思路:
近期丝杆板块表现最为出色,主要由于
1)当短期催化为国内供应链审厂时,丝杆板块出现产业进展的概率最大,寻找丝杆板块跌幅最深的核心标的
2)当短期催化为期待机器人算法进步,新视频时,技术映射逻辑的传感器板块表现最好
3)丝杆公司率先领涨后,表现好的往往是加工设备车床,磨床公司(车+磨工艺),以及最后补涨的减重特种塑料(不止是Peek,peek只是一种可能路径)
4)低位国产供应链核心标的或者扩散逻辑
相关产业链公司:
T1:三花智控、拓普集团、鸣志电气、绿的谐波等
传感器:东华测试、华培动力,凌云股份、柯力传感等
丝杆:贝斯特、五洲新春、北特科技、恒立液压等
设备/特种塑料:浙海德曼,华辰装备,田中精机,肇民科技等
可能扩散逻辑低估值标的:东方精工,纽威数控,国盛智科,华翔股份,双林股份等(设备更新替换政策+新质生产力); 国产股价低位公司:步科股份,精锻科技,中大力德等
风险提示:机器人新产品研发及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机器人零部件技术路线不确定的风险
策略首席:
一、市场触底反弹,但真正需要关注的是中长期主线行情的切换
在经历了1月下旬到2月初的大幅下跌之后,2月6日以来市场出现了明显反弹,上证指数8连阳,已经收复了3000点点位,主要宽基指数自2月6日以来的区间涨幅均超过10%。从结构上看,TMT领涨全市场,不容忽视的是市场前期表现本就强势的资源行业在本轮反弹中其实也并未落下,煤炭和石油石化依然上涨超过10%。这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大量投资者“市场进入反弹,风格也将进行切换”的认知预期。不同板块之间长期基本面的变化已经开始逐步体现到市场定价中,并非简单的历史上“风格切换”的经验就能够去解释的。在“去金融化”背景之下,经济的修复更多来自实物活动修复而并非金融化下的利润扩张,资源消耗>GDP增长>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长的格局将长期存在。因此板块间占优格局并不会变化。所以我们对于市场中长期主线的推荐顺序上与此前的点评《拥抱资源,超越红利》并无改变。除此以外,机器人的主题投资机遇也是我们此前年度策略《诺亚方舟》中推荐的方向之一。值得关注的是,机器人主题指数在这一轮反弹中也大幅跑赢了市场,2月6日以来机器人指数上涨28%,跑赢市场约14%。接下来我们从策略视角解读一下未来机器人的投资机遇。
二、策略视角看机器人的投资机遇
首先,整体上看机器人其实是AI+制造业的最佳结合体,而我国相比于全球其他国家的优势恰恰也在于制造业:无论是高技术产品出口占比、制造强国发展指数还是产业链韧性指数,都指示我们在制造方面全球前二的地位。这就使得AI在我国的应用领域很有可能先从TO B或TO G领域展开而非TO C,而且相比之下AI+制造面临的监管和政策风险也要更低,机器人领域的企业可能率先完成从资本开支到营收再到企业利润的实现。
其次,从产业链视角上看,人形机器人相比于原来的工业机器人而言,由于构造复杂、造价昂贵,渗透率还比较低,但这也预示着未来巨大的市场空间。同时,由于人形机器人所需要的硬件数量和精度要求都要远高于普通工业机器人,这也意味着人形机器人更长、更广泛的产业链,能创造的产业链价值更大。当前,国内以减速器和伺服系统为代表的产业链国产化率也一直在提升,虽然占比绝对值仍较低,但也意味着未来替代空间巨大。
最后,从更长期的视角来看,机器人很有可能是帮助人类走出这一轮“停滞”的关键。这一轮资源品的供给收缩在能源转型的长期背景下难以快速逆转,逆全球化也才刚揭开序幕,都将进一步阻碍资源的空间配置效率。同时老龄化已成为大多数制造业大国和资源国不得不面临的问题,这就导致劳动力的议价能力和工资刚性上升,最终可能会形成工资-通胀预期倒逼商品价格上行-继续涨工资的循环。而要想打破这个循环,向资本密集型的自动化、智能化产业转型是更有可能的路径。实证研究也表明:如果考虑到1993-2007年美国不同地区之间的贸易,则每千名工人中增加一个机器人,会使就业人口同比减少0.34%,工资水平下降0.5%。实际上全球制造业大国已经有所行动,尤其是对于中国而言,高端制造业的进一步升级也是紧迫而必要的。
汽车首席:
英伟达布局具身智能+供应商走访在即,看好机器人板块
热点事件:
1. 02-24日,英伟达宣布成立新的研究部门——“GEAR”,全称为通用具身智能体研究,将专注1)多模态基础模型;2)通用型机器人研究;3)虚拟世界中的基础智能体;4)模拟与合成数据技术。
2. 3月18-3月21日,英伟达将召开2024年度的GTC大会,发布加速计算、生成式AI 以及机器人领域的最新突破性成果。会议上,Agility Robotics、波士顿动力公司、迪士尼和Google Deep Mind等公司将在现场展出25款机器人,包括人形机器人、工业机械手等。
行业变化:
机器人是AI、传感器、执行器的结合,英伟达成立研究部门“GEAR”,致力于实现跨多模态、多场景的智能应用,将加速研发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具备广泛技能并能在虚拟与现实世界中有效运作的智能体,推动整个人工智能和机器人行业的持续进步与发展。
我们判断,2024年将是机器人软件技术快速突破之年,也将是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看好机器人量产元年从0到1带来的巨大产业机会。
估值情况:
前期受大盘影响及1月下旬特斯拉财报(AI day延后,量产时间可能推迟至2025年)等因素影响,机器人板块大幅调整,近期有所上涨,但估值仍处于相对低点。当前看,核心标的2024年估值分别为:拓普27X、贝斯特29X、北特科技40-50X、双环21X、精锻18X。
较前高跌幅:较2023年前期高点,机器人标的整体跌幅在-20~30%,如北特科技-16%、三花智控-21%、拓普集团-29%、贝斯特-30%、双环传动-34%、精锻科技-37%;
较前低涨幅:较2024年1月25日特斯拉财报后,机器人标的整体涨幅在+10-20%,如贝斯特23%、三花智控17%、拓普集团13%、北特科技12%。
综合考虑确定性、估值、个股位置,建议布局底层能力技术能力强、与T或Tier1合作紧密、定点确定性强的标的:
(1)Tier1:拓普集团、三花智控;
(2)丝杠&设备:北特科技、贝斯特、五洲新春;
(3)减速器:双环传动、精锻科技。
风险提示:机器人量产进度不达预期,大模型进展不及预期,产业链国产化水平不达预期
电新首席:
重点推荐:三花智控、鸣志电器和伟创电气
1、三花智控:主业盈利能力强韧,机器人节奏稳步推进
主业盈利能力强韧。1)制冷业务:22 年公司全球电子膨胀阀、四通换向阀市占率均已超50%,随着空气源热泵和储能热管理产业化加速,相关零部件有望为公司提供新的增长动力;2)汽零业务:22年公司全球汽车集成组件占比达 60%,目前在手订单充足,随着国内外新能车加速渗透与新定点的开拓,汽零业务近三年营收可保持50%复合增速。
前瞻性布局机器人领域,开辟新成长曲线。24年1月,公司公告拟投资不少于38亿元建设机器人机电执行器和域控制器项目。公司已开启机器人生产基地的投资建设,机器人产业化进程推进顺利。
2、鸣志电器:关注公司三大核心变化(产能、战略、下游)
产能:新基地释放有望突破生产瓶颈。前期因产能制约而面临规模增长难题,其控制电机与驱动系统的产销比已经接近1:1,生产计划处于饱和状态。目前,新的生产基地已经基本完成布局,同时引入了自动化技术和新的产能规划策略,使得公司有望突破生产瓶颈,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
战略:扩充产品品类&完善整体解决方案。空心杯电机:23H1同比增长67%,主要源于产能的稳步释放以及相关产品在移动机器人、医疗器械及生化分析仪器应用领域的业务增长;精密传动业务:23H1实现营业收入4,410万元,同比增长29%;运动控制解决方案:23H1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48亿元,同比增长12%。
下游:新兴高附加值应用领域业务保持增长。公司运动控制领域业务在光伏设备、工业和工厂自动化、智能驾驶汽车、移动机器人、智能泵阀控制等新兴高附加值应用领域取得了较快速的成长。
3、伟创电气:主业高增,人形机器人打开新空间
公司主业业绩亮眼,新产品、新市场快速增长。1)新产品:3Q23伺服系统及控制系统收入超3亿元,YOY+70%;伺服、小型PLC产品已批量销售,中型PLC也在开发中,全层级产品线已拉通。2)新市场:已布局印度、中东、东南亚等市场,借助光伏领域等通用产品实现快速突破,23H1公司海外收入YOY+174%,持续高速增长。
人形机器人布局已久,享受赛道增长红利。22年已成立机器人行业部,目前直流无刷空心杯电机产品已推出,主要面向机器人、医疗领域,并已在医疗领域实现试机;低压伺服机器人专用系列、无框电机、伺服一体轮、轴关节模组产品等均已推出,多款产品目前实现小批量交付。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市场开拓不及预期的风险等
计算机首席:
计算机:具身智能大模型为机器人操作系统补全最后一块拼图。
具身智能大模型实现了机器人自主决策和自主学习的闭环,开启端到端机器人开发浪潮。具身智能大模型赋予了机器人更强的任务泛化能力和更高的任务完成能力,推动机器人从PLC层面到SLC层面的跃迁,构建自我学习的闭环。
交互能力提升与成本优化是机器人落地的催化剂。具身智能大模型使得用户自然语言完成任务级编程成为可能,交互能力空前提升打开应用场景空间;具身智能软件体系的高性能或成为替代机器人硬件高性能需求的重要方案,更低的成本有望令人形机器人的价格进入大规模出货的“击球区”。
具身智能时代,机器人小脑——AI模组与配套开发平台迎来重大升级。不断提升接收信息处理效率、提高嵌入代码的设计包容性、开发更多样的套件是众多厂商改进产品的主要方向。国际龙头厂商纷纷在原有的机器人AI芯片平台上做出了新的改进与创新:特斯拉发布人形机器人“Optimus”,将FSD芯片的应用从智能驾驶领域扩展智能机器人领域;英伟达在Jetson Orin系列平台的基础上,推出了Issac AMR等一系列智能机器人平台,继续巩固其竞争优势;高通的RB6和RB5 AMR平台,则基于原有的RB3平台,拓展了AI+5G的联动应用功能,积极拥抱新的技术革命;英特尔将第二代脑神经拟态芯片Loihi2与其HERO平台结合起来,加速类脑感知的应用;AMD在Kria K26 SOM平台上采用的全新的预购建硬件加速方案,则大大降低了其平台灵活性和使用门槛。英伟达Isaac、讯飞机器人超脑平台为代表的新型机器人开发平台实现了一站式、端到端开发,或成为新时代机器人开发的新范式。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布局大模型与机器人业务相结合的公司具有稀缺性,建议关注科大讯飞、中科创达、萤石网络、汉王科技等;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人形机器人技术发展不及预期。
金属首席:
金属行业:金属材料助力人形机器发展的基石
人形机器人发展提速,拉动金属材料需求。人形机器人具有类人的外貌,一定程度上可替代多种传统机器人,但也需要更加复杂的驱动、传感、控制、交互系统。早期人形机器人造价昂贵,不具备智能,应用场景有限,难以大规模商业化量产。快速发展的AI或可成为人形机器人的大脑,同时近年新发布人形机器人的成本普遍有所下降。一旦人形机器人克服成本高和不智能两大缺点,下游应用空间或将被打开,人形机器人市场空间将迎来快速增长。人形机器人终端的快速放量将带来全产业链投资机会,包括上游材料端。
稀土磁材:电机关键原材料,人形机器人成为新增长极。伺服电机占到工业机器人成本的22%,是机器人重要组成部分,而人形机器人需要精准控制和大扭矩,因此对磁材性能提出了高要求,需要稀土永磁材料才能满足。中性预期下,特斯拉人形机器人2030年将带来2万吨高性能钕铁硼磁材毛坯需求增量,6747吨镨钕氧化物需求增量,分别占2022年钕铁硼/镨钕氧化物总需求的7.1%/7.2%。除了需求量的拉动之外,若考虑磁材公司以磁组件形式进行供应,则单机价值量或将远超新能源车。
精密切割丝:谐波减速器加工耗材,有望受益于人形机器人放量。减速器占到工业机器人成本的32%,是机器人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为谐波减速器和RV减速器。其中谐波减速器的钢轮内齿需要通过慢走丝工艺进行加工,博威合金旗下贝肯霍夫公司在慢走丝用电极丝材料行业表现卓越。预计2030年人形机器人带来精密切割丝新增需求3.5万吨。
轻量化材料(铝、镁、碳纤维):机器人骨架,百舸争流逐浪高。对于人形机器人而言,轻量化的受益远大于汽车。常见的三种汽车轻量化材料铝、镁、碳纤维复合材料中,碳纤维复合材料价格高昂,不利于人形机器人整体降本。与铝相比,镁具备更小的密度,更优秀的减震和散热性能,我们认为其是人形机器人轻量化的重要备选方案。我们预计2030年人形机器人带来新增轻量化材料需求12.5万吨,对于铝/镁/碳纤维的需求弹性分别为0.2%/12.5%/92.6%。
投资建议:基于人形机器人放量对上游材料端潜在的需求拉动。我们重点推荐:金力永磁,正海磁材,宝武镁业,博威合金。建议关注:磁材相关标的中科三环,宁波韵升,大地熊,英洛华,中科磁业;铝加工标的南山铝业,碳-碳复合材料加工标的金博股份、楚江新材,镁加工标的星源卓镁、万丰奥威等。
风险提示: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放量不及预期,行业关键技术突破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等。